第94章 洪武八年九月至十一月(第2/3頁)
章節報錯
祭祀獲得神靈的護佑,保證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的穩定。
吏部尚書接著出列:“陛下,臣建議將戶部尚書宋冕調任為陝西行省參政,以更好地管理地方事務。”
朱元璋思索片刻後說道:“宋冕在戶部任職期間,表現出色。陝西乃西北要地,讓他去那裡,要整頓吏治,發展經濟,為穩固西北邊防提供支援。”
旁白:陝西行省,地域遼闊,涵蓋今陝西、甘肅等地,是明朝西北防線的重要依託。陝西行省參政負責協助管理地方行政事務,對地方的穩定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
“陛下,近日京師營造工匠們日夜勞作,十分辛苦。臣建議賜予他們鈔幣,以示嘉獎。”工部尚書上前奏請。
朱元璋點頭同意:“營造工匠們為修建京師,付出諸多心血。賜予鈔幣,合情合理,讓他們感受到朝廷的關懷。”
旁白:應天府作為明朝的京師,其建設工程浩大,需要大量的工匠參與。這些工匠們的辛勤勞作,為明朝的都城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賜予他們鈔幣,不僅是對他們勞動的認可,也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這時,禮部尚書又啟奏道:“陛下,安南遣使請求朝貢期。”
朱元璋沉思片刻,說道:“安南乃我朝藩屬,朝貢之事不可廢。朕決定,安南每三年一朝貢,如此既能彰顯我朝大國風範,又能避免其頻繁往來耗費國力。”
旁白: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在明朝時期是重要的藩屬國。朝貢制度是古代中國與周邊國家維持外交關係的一種重要方式,透過朝貢,藩屬國表達對中國的臣服,中國則給予其賞賜和保護。朱元璋規定安南每三年一朝貢,既考慮到了國家的威嚴和外交關係的維護,也兼顧了經濟成本和國家發展的需要。
戶部尚書憂心忡忡地出列:“陛下,高郵州因大水淹沒下田,百姓受災嚴重,懇請陛下下令免除租稅,並命有司賑恤。”
朱元璋面色凝重,說道:“天災無情,百姓受苦。傳朕旨意,高郵州租稅一概免除,即刻派遣官員前往賑災,務必確保百姓有飯吃、有房住,不得讓百姓流離失所。”
旁白:高郵州,地處江淮平原,是重要的糧食產區。此次大水淹沒下田,對當地農業生產造成了巨大破壞,百姓生活陷入困境。朱元璋的免租稅和賑災措施,體現了他對民生的關懷,在古代,農業是國家的根本,百姓的生活穩定與否直接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
十一月決策:禮儀、社會與軍事
十一月,紫禁城的奉天殿內,官員們圍繞著各項事務展開討論。
“陛下,禮部奏請五祀之禮,懇請陛下定奪。”禮部尚書恭敬地呈上奏摺。
朱元璋接過奏摺,仔細翻閱後說道:“五祀之禮,關乎國家禮儀規範。朕批准所奏,並規定祭祀制度,務必讓祭祀活動莊重肅穆,不得有絲毫差錯。”
旁白:五祀,是古代祭祀的重要內容,通常指祭祀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這些祭祀活動在古代社會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是對神靈的敬畏和祈求,也是維護社會秩序和道德規範的一種方式。
“陛下,臣建議詔國子生於諸司歷事,如此可讓他們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另外,對於那些尚未娶妻的國子生,賜錢婚聘,再賜女衣二襲,每月給米一石贍養他們。”禮部尚書又啟奏道。
朱元璋點頭稱讚:“此乃培養人才的良策。國子生乃國家未來之棟樑,讓他們在諸司歷事,能更好地瞭解政務。對於未婚者的賞賜,體現朝廷對他們的關懷,讓他們能安心學習和歷練。”
旁白:國子生是明朝國子監的學生,他們是國家培養的高階人才。讓國子生在諸司歷事,是一種實踐教育方式,有助於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政務中,提高他們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