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經緯之略(第3/4頁)
章節報錯
的確定,有助於規範宮廷禮儀,彰顯我大明的威嚴和莊重。
朱元璋:禮儀乃國家之大事,關乎國體和民心。務必嚴格執行,不得有絲毫差錯。
旁白:壬午日,朱元璋躬享先農,以後稷氏配祀,畢耕籍田於南郊。先農壇位於南郊,規模宏大,籍田的尺寸也有嚴格規定。祝文表達著對先農開創農事的敬意。
朱元璋(親自耕種籍田,神情莊重):農乃國之本,朕親自耕種籍田,就是要讓天下百姓知道,我大明重視農業生產。只有百姓衣食無憂,國家才能繁榮昌盛。
第四幕:軍事風雲
時間:洪武二年二月,軍事行動期間
地點:太原、大同、通州等地
旁白:在太原的明軍軍營內,大將軍徐達正在部署軍事行動。
徐達:常遇春、馮宗異,我軍需繼續進發,擴大戰果。忻州、崞州、代州、堅州、台州等地,要儘快將糧食和芻豆運往大同。大同乃北方軍事重鎮,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控大漠,西扼黃河,東接北京,南屏太原,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重要防線。我們必須確保大同的物資供應,才能穩固北方防線。
常遇春:末將明白,定當全力配合,確保物資順利運達。
馮宗異:我這就去安排,保證按時完成任務。
旁白:都督同知張興祖奉命將宣武、振武、崑山三衛士卒守大同,加強大同的防禦力量。
張興祖(向徐達行禮):大將軍放心,我定會堅守大同,不讓敵人有可乘之機。
旁白:戊寅日,大將軍徐達、副將軍常遇春、馮宗異等率師發太原,晚次徐溝。徐溝位於太原附近,是軍事行動的重要中轉站。
徐達:此地乃交通要道,我們在此稍作休整,補充物資,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準備。
旁白:庚辰日,故元丞相也速侵通州。通州地處北京東部,是北京的重要門戶,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守將平章曹良臣面對敵眾我寡的局面,巧用計謀。
曹良臣(看著城外的敵軍,冷靜地說):我軍守兵少,不可硬拼。傳令下去,在沿河舟中樹赤幟,鉦鼓相聞,製造大軍壓境的假象。
旁白:也速見此情景,驚駭引兵遁去,城中精騎追至薊州不及而還。薊州位於北京東北,是連線北京和東北地區的重要通道。
曹良臣:雖然沒有追上敵軍,但此次成功退敵,保衛了通州,也算是為我大明立下一功。
旁白:與此同時,千戶雷震奉命守絳州,絳州位於山西南部,是連線山西和陝西的重要節點,戰略位置重要。百戶張淮送沂州逃將王信、王仁等並妻子、駝馬赴京。沂州地處山東南部,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
第五幕:官員任免與獎賞
時間:洪武二年二月,得知官員功績後
地點:應天,皇宮
旁白:在皇宮內,朱元璋得知了河南府同知徐麟的功績。
朱元璋:徐麟察知故元降臣宋玉謀叛,及時防範並遣人捕獲,此乃大功一件。河南府地處中原,是我大明的重要地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臨黃河,南接江淮,西連關中,東通齊魯,是中原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徐麟能在如此重要的地方及時發現並處理謀叛之事,忠誠可嘉。朕決定升他為知府,賜金帛彩段,以表彰他的功績。
大臣:陛下賞罰分明,如此一來,必能激勵更多的官員為朝廷效力,保我大明的穩定。
旁白:朝堂之上,官員們對徐麟的升職和獎賞表示贊同,也更加堅定了為國家盡忠的決心。
第六幕:修史進展與展望
時間:洪武二年二月底
地點:天界寺,元史編纂處
旁白:天界寺內,元史的編纂工作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