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崇禎的近喜與遠憂(第2/3頁)
章節報錯
上心頭。打仗需要錢,沒錢戰事就只能拖著,將士們出工不出力。高起潛犒軍前腳剛送去五十萬兩軍餉,後腳戰事就立刻扭轉,這再次印證了他的判斷。他不斷踱步,苦思冥想,國庫空虛,這該如何是好呢?抬頭看見一個侍立太監在旁,問道:“畢自嚴來了麼?”
“回皇爺的話,畢自嚴已在文華殿等候召見了,皇爺昨天說要召見他,今兒一早就來候旨了。”
“梁廷棟呢?”
“梁大人也在,說是有本上奏,要面聖。”
崇禎再次瀏覽了一遍那些標註為緊急的奏章,從中挑選了幾份重新排了序,放到案頭,端起檀木托盤裡涼好的一杯茶,喝了幾口,煩躁地說道:“起駕!”
龍輦到文華門外時,一排太監跪在漢白玉甬道邊上,用尖細的嗓音喊道:“奴婢接駕!”
崇禎掃了一眼那些太監,說道:“王承恩進來侍駕!” 下了輦,穿過前殿,徑直走進文華殿,在最東頭一間裡鋪著黃龍緞子的龍椅上坐下。王承恩緊跟其後,急忙從小太監手裡接過茶杯茶碗伺候起來。
,!
“王承恩!” 崇禎喚道。
“陛下!” 王承恩急忙將茶杯茶碗交還給小太監,跪倒叩頭,“奴婢在。”
“起來說話!”
看著王承恩,再對比自己,崇禎內心不禁嘆息。兩人年紀相仿,是自小的玩伴,都剛到三十歲,可王承恩面板白嫩,毫無皺紋,而自己身為一國之君,卻早早皺紋爬上額頭,因經常熬夜,黑眼圈和眼尾紋也十分明顯,面板暗淡蒼白,還帶著憂鬱,毫無光澤。雖按御醫的養生方子調理,卻毫無效果。
“朕讓你留意的事情怎麼樣了?”
“先皇宮中原有的舊人,奴婢都已著人在暗地裡觀察瞭解,請萬歲放心。”
“高起潛如何?”
“不知萬歲想了解哪些方面。”
“為人處世,閒暇都有什麼愛好,與百官相處如何?”
“高公公為人勤奮,低調內斂,不太與宮外人等交往。閒暇之時多看些兵書戰策,估計是與先皇多年用他監軍有關。” 王承恩與崇禎從小一起長大,深知皇上的性格,明白這一問必然是對高起潛有了啟用之心,且皇上心思敏感,說多說少都不合適,只能點到為止。
“嗯!” 崇禎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王承恩!”
聽到崇禎語氣轉換,王承恩忙跪下說:“萬歲請吩咐!”
“今日與你談話之事勿要讓旁人得知。知人才能善任,在這宮中你是朕的眼睛、耳朵,知道麼?”
“奴婢惶恐之至,謝萬歲隆恩。”
“起來吧,宣畢自嚴、梁廷棟覲見。”
看著王承恩起身離去,崇禎的心思又飄到了籌餉籌錢的事上。
戶部尚書畢自嚴是前朝老臣,曾因觸怒魏忠賢而被迫棄官,崇禎登基後重新任用他。他辦事能力出眾,兢兢業業,只是脾氣太過倔強。國家正處危難時刻,崇禎希望增加國庫收入,提高 “邊餉、遼餉、練餉” 的徵繳比例,等難關過後再降回來,可畢自嚴卻站出來反對,稱民間負擔過重,不應再增加稅負,還提出裁汰冗兵、興復屯田等建議,在崇禎看來這些辦法遠水不解近渴,實在是個頑固之人。
“臣畢自嚴、臣梁廷棟參見陛下。” 正尋思著,兩位大臣已來到龍椅前施禮問候。
“兩位愛卿平身,站起來說話。”
“畢愛卿,加徵稅餉比例的事可有更好的建議了?” 崇禎問。
“萬歲請恕老臣直言,上次朝堂上臣所言全部出自肺腑,百姓的負擔已經太重了,如今百姓的稅負不要說和洪武皇祖爺爺年間比,就是和前朝比也高出六成啊,望萬歲爺能體諒民間疾苦。” 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