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發“嗲”的劉知青(第1/2頁)
章節報錯
胡曉月其實也沒有生氣,只是覺得有些丟人。
進了廚房想到顧銘博之前,提到擺菜的問題,就又拿出來四個碟子,把每一個品種的菜分成三份。
這樣不論是坐兩邊,還是坐中間,都很方便夾到菜。
碗筷是足夠的,在南城縣有個習俗,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買一些新的碗筷吃年飯。
寓意家中添碗添筷,添人添財,人丁兩旺的意思!
雖然家裡只有張阿婆和胡曉月兩個人,但十多年這樣買下來,家裡的碗筷真是不少。
從碗櫃裡拿出十六副碗筷,就聽到了院子裡的喧鬧聲,應該是老知青們來,趕忙拿著碗筷從廚房裡出來。
老知青的隊伍裡,男知青有七個走在前面,女知青有四個走後面。
可能是因為幹農活的原故吧,不論男女,面板幾乎都是健康的小麥色面板,個子也都是精瘦精瘦的。
“歡迎上紅村支援鄉村建設的老同志們,大家好!光臨我們的寒舍。
我是黎慕陽,這是黎慕瑤,這是江昊,我們都是來自鵬城。
這是胡曉月,來自南市南城縣,也是我們今天晚餐的大廚,我們剛來,還有許多東西需要老同志們的指導。
以後還請老同志們,多多指教不要推辭。
我們昨天下午才到,村長說知青院住滿了,我們又不願打擾村民,所以合租了這個院子。
由於需要整理行李,打掃房屋衛生,就沒來得及去知青院與大家見面,還請老同志們見諒。
今天我們幾個,到上紅村來支援鄉村建設的新成員,準備了簡單的家常便飯,了表我們的心意……”
黎慕陽的開場白過後,老知青們也開始了自我介紹。
負責知青院男生的叫王峰,來自京城,是一個二十多歲,個子高高的男生。
長相很是憨厚老實,是最早一批來到上紅村的知青。
其他的男知青有兩個來自江城,一個姓陳,一個姓羅,有三個來海市,分別是姓吳,姓趙,姓黃。
還有一個來自南市,姓梁,個子高高的,戴著一副黑框眼鏡,和王峰一樣最早一批到上紅村的知青。
四個女知青中,有兩個是來自京城,有些靦腆的女生姓李,留著齊耳短髮。
一個姓譚,性子有些冷傲,說話的時候下巴抬得高高的,一副不愛搭理人的樣子。
和李姓女知青一樣,都是去年才來的上紅村。
負責知青院女生的叫莫小娟,來自海市,二十多歲的年紀,個子不高中等身材的女生。
長著一張蘋果臉,面板有些黑,編著兩條麻花辮,說話的時候,帶著淺淺的笑容。
態度也很和藹可親,有著知心大姐的風範,是最早一批來到上紅村的知青。
還有一個是來自南市的女知青,叫劉慶玲,十九歲,長相還算清秀。
是去年來的上紅村,個子雖然不高,但是卻有著前凸後翹的傲人身材。
身子挺得直直的,似乎是怕別人,看不到她胸前的豐滿。
還沒自我介紹的時候,兩隻眼睛時不時的,打量著顧銘博,黎慕陽和江昊三個男生,像是在比較著什麼。
輪到她自我介紹的時候,把自己的個人資訊介紹得特別的詳細,聲音又刻意的“嗲”。
聽得胡曉月和一干眾人都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難受得很。
都恨不得她能快點兒說完,免得自己的耳朵受折磨。
知青院的兩個負責人,好幾次都嘰嘰,哼哼的發出暗示。
可是,這位劉知青似乎是聽不到,也看不到,依舊是喋喋不休的介紹著自己的具體情況。
“新來的四位同志,你們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