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譬如在冬至的燈會之後,據說有人給皇帝告狀,說雲劍濫用錢財,太過奢侈,沒有好好的撫慰當地民生,倒是搜刮民脂民膏。
可是真是“湊巧”,有東濱的商會首領在錦城,贊助了這一場燈會。東濱的贊助方式跟其他地方有點區別。其他地方可以直接舍粥、舍錢。難民們排成一隊來領取。萬一有不守規矩的,很容易演變成一場騷亂,以至於要配幾個漢子在旁邊拿著棍子維持秩序,有不老實的就打。這才好多了。不不,東濱人不喜歡這樣。
東濱人覺得每個人都是有用的,除掉實在老得等死的、病得動不了的那些。給這些人施捨粥米,是人道主義問題。但是其他人為什麼要施捨?你是把他們當作快死的人嗎?這是一種侮辱啊喂!
所以東濱的人給幫助,往往是給工作。
雲劍燈會上的燈籠,東濱商會統統認購,以此支付了造燈籠工人的報酬。
買下的這些燈籠,當地是銷不掉的,而且老實說質量也不是特別好,販往外地去也未必銷得掉。不怕不怕,東濱人有辦法:當添頭啊!
你知道做買賣嘛,總歸要討價還價。有些客人一定要你實打實讓了多少銀子才開心。還有一些客人呢,能額外白拿一些東西,心情就很好。所以東濱商會總是準備一些惠而不費的小禮品,隨時準備做添頭去收買客人心的。
這些燈籠,派這種用場正好。
新年快到了,誰家不掛兩個燈籠呢?這燈籠作為添頭送出去,喜慶又實用,顧客喜歡。
東濱就派了些貨車、貨船,過來把燈籠運走。車船反正要來一趟,空載多浪費,就把糧食啊、棉絮啊什麼的運過來了。於是錦城的市場上,衣食都充盈了。
更錦上添花的是,雲劍有一支隊伍打西邊過來,跟戎人幹了一場勝戰,劫了不少戰利品。雲劍給他們論功行賞,再叫他們在錦城休整休整、樂呵樂呵。這些兵大爺們腰包結實了,樂意花錢。本地人也願意招待他們、順便從他們手裡賺錢。這市面就繁榮了。
賑濟只暫時解決溫飽問題。而錦城如今,是恢復了活力。不但眼前無憂,日後估計還會越來越好。
這種時候,又有什麼人,到朝廷裡告雲劍的黑狀,說雲劍恃功而驕,於地方上擁兵自重、收買人心。
雲舟當時就給二皇子建議:豈止不能處理,簡直連這個狀子都不能流傳到外面去。不不!如果一開始就預見的話,直接把這告狀的掐死在路上才是最好的!
二皇子愕然:“監國夫人,你要我堵塞言路?”
雲舟諫道:“此時益穩,不益亂。”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但二皇子問她:“聽說監國夫人曾對康平將軍傾心?”
雲舟霍然立起,臉色把二皇子都嚇到了。她厲聲質問:“這話是哪個說的?!”
二皇子結結巴巴道:“你、你這麼緊張做什麼?難道說中了?”
雲舟自己推測,她平常心事埋得這樣深,旁人怎麼知道。雲劍作為當事人,自然有感覺。但云舟信雲劍,還不至於下三濫到說給別人聽。看起來只有林代了。正是林代跟雲劍聯手之後,做雲劍所不能做、不便做的事情,把雲舟的心事抖擻出來,好讓朝廷內亂。
二皇子之所以會被這個訊息擊亂,正因為他傾心雲舟。
他對雲舟的在乎,比他承認的更多。
雲舟也是沒法子了:這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感情!
她知道她是鬥不過雲劍和林代兩個人了。
二皇子的失敗已經註定了。
其實他倒也不算很昏庸,知道不能直接去調查雲劍,但他派了使者去作新年的慰問,並考慮著過完年就把雲劍調到邊關去。雲劍如果造反,那就是拒命!他就有理由收拾雲劍了。
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