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小包裹。

五個人,三輛腳踏車,特別的張揚顯擺地,打著鈴鐺“叮鈴叮鈴……”的聲響,騎著車子進村裡。

這個時候,時間是六點多一點,村裡人幾乎都已經收工回到家。

女人們多數是在家裡做飯,或者是到自家萊地裡忙和著,男人們坐在村頭納涼,抽旱菸聊天。

在村頭玩耍的孩子,看到胡曉月他們騎著斬新的腳踏車回來,就追著在他們的車子後面跑。

一直追到了他們租住的院門口,當看到她們是住這個院子的時候,又一窩蜂的跑開了。

像是很害怕,這個房子的樣子。

胡曉月他們到是樂見其成,因為他們不太喜歡引起別人的觀注,畢竟別人太關注了,不太方便去三個老人那裡。

這個訊息很快就傳到了知青院,今天正好輪到劉慶玲做飯,她做的飯在知青院是最難吃的。

“聽說了嗎?顧知青他們,買了三輛腳踏車。”

“可不是嗎?車頭上又是掛肉又是掛魚的,又領了好幾個包裹。”

“可不是嗎?聽說顧知青,黎知青,還有那個江知青,都是鵬程軍區大院的。

“那不是部隊裡,當到連長級的官,才能帶家屬去住的地方嗎?”

“那個胡知青真是走運,一個小小的南城縣城裡來的,和顧知青他們住在一起,好吃好喝的,真是讓人羨慕啊!”

……

在知青院,等吃飯老知青們,一句我一句的,有羨慕的,又有嫉妒的,有感嘆胡曉月命好的……

而這些話,都一字不漏傳到了在廚房裡,做飯的劉慶玲的耳朵裡。

知青院每天安排兩個人做飯,另一個男同志受不了她的懶,她就直接和劉慶玲說,一人做一樣。

反正他們的晚餐很簡單,就是一鍋大碴子粥裡面,加野萊,再加上鹽和一點點豬油。

再加每人一個二和麵饅頭。

劉慶玲嫌做饅頭,又要和麵,又要發酵,最後還要燒水蒸,很麻煩,就選了煮粥的活。

幹了一天農活,肚子餓得咕咕叫,他們也不要求吃的東西有多美味,但這又苦又澀,還帶著一股野菜的怪味。

這樣的粥,吃起來讓人的心情真的不是很美麗。

倒掉可惜,那些都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糧食,說不定裡面就有他們自己種的。

而且不吃會餓,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喝下去。

老知責們很有意見,不住的抱怨今天做飯的人,讓和劉慶玲一起做飯的趙知青,覺得很是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