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一大早,胡曉月他們正準備出門去晨練,就聽到了“當……當……的……”的鐘聲。

因為想要三位老人,有一個合理的理由搬出牛棚。

前天,顧銘博他們回來後,就著贈捐二百元獎金給村裡建村醫所,然後又是分成。

大大的增加了讓村長他們,把三位老人派到製藥坊的機率。

畢竟,村長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上次胡家人來上紅村,把村長請來吃飯的時候,胡曉月她們就把三位老人一起叫來了。

沒有藏著掖著,也沒提要求,所以她們和三位老人的關係,村長是知道的,過村長這一關並不難。

難的是其他的村幹,畢竟上紅村除了村長,還有三個村幹,怎樣實行起來不會讓村長難做,又能名正言順。

自入秋以來,胡曉月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昨天終於想到這個辦法。

那就是籌建建村醫所和製藥坊,然後讓三位老人到製藥坊來幫忙,加工和處理草藥。

但又不能全掏腰包,最好是全村參與,大家有利益掛鉤,這樣村民才有參與感和主人公精神,才能維護它的存在。

畢竟,現在還不允許自營體制出現,所以全村參與就相當於是集體的了。

到時候自己也捐款集資,這樣自己不僅能得藥方,和集資的雙份利潤。

而顧銘博他們和村幹們談成的協議是:

以後製藥坊生產出來的藥品,售賣出去所得利潤,胡曉月提藥方佔一成,剩下的九成利潤按集資金額的多少,按比例分成。

雖然上紅村是朝陽大隊最為富裕的村莊,但人均收入並不高,除了能勉強吃飽飯外,好一點的家庭,一年到頭也就是百來塊錢進賬。

但和很多吃不飽飯的村子,算是很好的了,所以胡曉月她們給出的條件,很是吸引人。

這就是為什麼村幹們聽到,胡曉月她們願意捐贈二百元建村醫所,製藥坊。

現在的藥金貴又稀缺,如果能製作出來,那絕對是不愁銷路的,又屬於集體不算投機倒把,還有什麼不答應的。

至於三位老人的問題,胡曉月也幫找好了藉口,下放到農村就是接受勞動改造,在那裡勞動不是勞動。

上紅村因為村子小,人少地多,又都是善良本份樸實的人。

幾個村幹在村裡的誠信度還是挺高的,要不然上紅村也不會連續幾年,都能評為先進村。

只要村長和幾個村幹帶頭同意了,村民那也就容易了,但過場還是要走,以免被有心人,抓把柄就不好了。

所以,胡曉月她們知道,今天村幹們會召開全村大會的,但沒想到會召開得這麼早。

“慕陽,去叫一下黎爺爺黎奶奶和張爺爺他們,如果手裡的活先放一放,可別錯過時間了!”

雖然已經是農閒了,但牛棚裡還有豬和牛要喂,所以三位老人還是要幹活的。

因為關乎著三位老人,從牛棚搬出來的問題,為了確保萬無一失,顧銘博讓黎慕陽去叫一下三位老人。

胡曉月她們一行五人到達曬穀場的時候,全村的村民幾乎是都到齊。

上紅村的曬穀場很寬,是依地而鋪的,分一高一低兩層,面積大小差不多。

鳴鐘召集全村人開會時,有個不成文的約定,村民都自覺的站在低的曬穀場上。

村幹們則會都站在高處的曬穀場,這樣方便村幹們人傳達會議內容。

今天的暗箱操作,自己是為了自己的親人,而村長他們卻是一心為了村裡,覺得村幹們很是讓人敬佩。

許是看到胡曉月他們來了,村長舉起手裡的鐵皮喇叭,就開始叭啦啦啦地發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