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被嚇到的胡爸胡媽(第2/2頁)
章節報錯
爸媽媽,還要給自己做午飯的時候,胡曉月並沒有因為他們是長輩。
而假裝客氣,或者是覺得不好意思。
因為她知道,他們是想盡量的彌補,他們缺失了十二年,對自己陪伴和照顧。
雖然胡曉月並不怪他們,也覺得這並不是他們的錯。
但卻不想,他們的心裡,對自己有太多的愧疚感,所以從內心深處,透出自己很開心。
“我想吃爸爸做的,紅燒魚和回鍋肉,媽媽的番茄炒蛋,還有京醬肉絲,海帶骨頭湯。
嗯,暫時就這麼多,哇好香呀,我都流口水了,媽媽我可以先吃一個碗仔糕了嗎?”
胡曉月正說著,負責蒸糕點的胡澤林,胡媽媽交待的時間一到,就立馬掀開了蒸鍋的蓋子。
碗仔糕特有的香甜氣味,噴鼻而來,成功的讓小吃貨胡曉月,饞蟲氾濫了。
聽著胡曉月一連串,又毫無生疏感的報著菜名,甜軟的聲音。
讓胡爸爸胡媽媽,還有胡澤林覺得,他們和胡曉月的距離又拉近了許多。
和胡曉月見面,相認後,雖然胡曉月一直都很親近他們,並沒有表現出和他們有生疏感。
但畢竟是分離了十二年,其實在胡爸嗎,還有胡澤林的心裡,對胡曉月一直,有那種患得患失的感覺。
深怕一不小心,說得不對,做得不好,讓胡曉月不開心,不喜歡!
而和他們不親近,不和睦了。
所以一直對胡曉月的態度,都是小心翼翼的,哪怕肚子裡,有上千上萬的問題。
他們也不敢和她有,太多的語言交流,就怕說錯話,惹她心態變化。
覺得虧欠了胡曉月的,胡爸爸胡媽媽,胡澤林,基本上,都是胡曉月問什麼,答什麼!
她不說,也不敢直接向她過問,就怕勾起她不愉快的回憶,又或者是其他的。
想了解她,就從旁打聽。
這種現象,是很多孩子和自己的家人,分離多年後,大多數人都會出現的問題。
分離多年後,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所接觸的人,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育,都會有所不同,
所以就很難融入,原來的家庭之中。
因為,雙方,又或者是一方,覺得有虧欠,所以言語上,在態度上的卑微,會讓人產生隔合,和生疏感。
相處起來,總是小心翼翼,有那種格挌不入的感覺。
因為多了一世的記憶,又看過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節目,聽過一些心理專家的分折。
所以胡曉月,再見到自己的外公外婆,表哥表姐,父母,和大哥的時候,能坦然的面對,和接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