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回到州府衙內,立即書寫戰報,命人連夜送回長安。

再說長安城內,軍情戰報從四面八方不斷傳來,剛收到商州大捷的訊息,便又收到了東都洛陽的軍情,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東都隋朝殘餘勢力王世充率軍三萬圍攻谷州,被谷州刺史任鑲擊退。

谷州刺史任鑲(字子瑋)是唐朝名將,早年隨李淵起兵,以智勇雙全著稱。任鑲出身於廬江郡(今安徽廬江)的世家大族。他的家族在當地有一定的影響力,這種家族背景為他日後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

在隋末唐初的亂世中,任鑲審時度勢,選擇追隨李淵父子。他憑藉自己的軍事才能和對局勢的判斷,積極參與到唐朝建立的各項軍事活動中。

在一個月前,任鑲還參與了針對薛舉的軍事行動。他在戰爭中表現英勇,與李世民等將領協同作戰,為唐朝最終平定薛舉之亂髮揮了重要作用。之後,他被派往邊疆地區戍守。他負責防禦邊疆少數民族的侵擾,在邊疆的穩定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例如,他對當地的軍事防禦體系進行了建設和完善,加強了唐朝邊疆地區的軍事力量。

之後任鑲被任命為地方官員時,負責治理一方。他重視民生,在任上積極推行有利於百姓的政策。他鼓勵農業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在朝廷內部,任鑲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參與了朝廷的一些重要決策討論,憑藉自己的經驗和見識,為唐初的政治穩定和各項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建議。任鑲在軍事上展現出了較高的指揮才能。他能夠根據不同的戰場形勢制定合適的戰略戰術,並且善於與同僚合作,在唐朝初期的統一戰爭和邊疆防禦戰爭中都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在政治方面,他對地方的治理和對朝廷決策的參與都體現了他的責任感和政治智慧。他為唐朝初期的繁榮穩定作出了多方面的貢獻,是一位值得肯定的唐初人物。

任鑲鎮守的谷州是唐代設定的一個州,其地理位置和行政區劃在歷史上有所變動。根據唐代的地理記載,谷州大致位於今天的河南省西部,大致範圍在今河南省洛陽市以西、三門峽市以東的區域。這一帶地處黃河南岸,是唐代中原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谷州的治所在新安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新安縣地處谷水(今澗河)流域,是唐代洛陽西部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根據《舊唐書·地理志》和《新唐書·地理志》的記載,谷州下轄的縣有谷州治所新安縣,即今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澠池縣即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福昌縣即今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西部。永寧縣即今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長水縣即今河南省洛陽市洛寧縣西南。

谷州(新安縣)地處洛陽西部,是通往關中的咽喉要道,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王世充為打通西進之路,冬十二月率軍大舉進攻谷州。

面對王世充的來犯,任鑲深知責任重大,谷州若失,關中門戶洞開,會對唐朝構成極大威脅,於是決心死守。

王世充大軍抵達谷州城下,列陣如雲,旌旗蔽日。他命士兵在城外高喊:“任鑲速降,免你一死!”

然而,任鑲立於城頭,冷笑道:“王世充,逆賊也!吾受唐主厚恩,豈能降你?”

王世充大怒,下令攻城。隋軍以雲梯、衝車為先鋒,弓箭手壓陣,向谷州城發起猛攻。城下箭如雨下,城上守軍則以滾木礌石還擊,戰況異常激烈。

任鑲親自督戰,命士兵以火油澆灌雲梯,焚燒隋軍攻城器械。他又命精銳弓弩手埋伏於城垛之後,專射隋軍將領。隋軍數次登城,皆被擊退,死傷慘重。

戰至第三日,王世充見強攻不下,改用圍困戰術,企圖斷絕谷州糧道。任鑲識破其計,命城中百姓夜間以繩索垂下城牆,偷襲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