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雜人員不徹底,獲罪入獄,憂憤而死。

唐太宗李世民為其舉哀,命其陪葬昭陵。唐太宗評價薛萬均為“朕之勳舊,不幸早亡”。這是後話,我們後文會詳細簡述。

薛萬徹也是以勇猛著稱,常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所向披靡。在幽州保衛戰中,他與薛萬均並肩作戰,屢次擊退竇建德的進攻。一次戰鬥中,薛萬徹單騎衝入敵陣,連斬數名敵將,敵軍聞風喪膽。戰後,羅藝稱讚道:“萬徹之勇,可謂萬人敵!” 然而,薛萬徹的性格也使他有時顯得魯莽。他曾因一時衝動,險些誤了大事。後來,在兄長薛萬均的勸導下,他逐漸學會了冷靜思考,成為一位更加成熟的將領。

羅藝帶領薛萬均、薛萬徹正要歸順唐朝時,正值竇建德攻克冀州建立夏國政權,竇建德兵力十分強盛,欲擴張河北領地,率領十萬大軍進攻幽州。

羅藝準備迎戰,薛萬均提出了“以弱兵誘敵,以精騎伏擊”的計策。他對羅藝說道:“敵軍勢大,我軍兵少,若正面迎戰,必敗無疑。不如派弱兵背靠城池,依託河水佈陣,竇建德必定渡河進攻。我願率一百精騎埋伏於城旁,待其半渡時出擊,必能大獲全勝。”

羅藝聽從了他的建議。竇建德果然率軍渡河,薛萬均趁機襲擊,大敗竇建德。竇建德最終無法攻到幽州城下,於是分兵進攻霍堡及雍奴等縣,羅藝再次出擊,將其擊敗。雙方相持一百多天,竇建德無法取勝,只得退回樂壽。

此戰充分展現了薛萬均的軍事才能和冷靜的判斷力。薛萬均不僅勇猛善戰,還善於安撫軍心。他常對部下說:“為將者,當以保境安民為己任,不可恃強凌弱。”他的言行深受將士們的敬重。

羅藝此戰不但勝利,還在戰場上捕獲了跟隨竇建德的隋朝通直謁者溫彥博,任命他為司馬。

溫彥博,字大臨,是隋末唐初時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他出生於太原祁縣(今山西省祁縣),是溫氏家族的一員,家族背景顯赫。溫彥博自幼聰穎過人,博覽群書,擅長辭令,展現出非凡的才智。溫彥博在隋朝末年曾任幽州司馬,在隋末農民起義中,溫彥博曾跟隨竇建德,成為其幕僚。竇建德稱帝后,溫彥博被任命為起居舍人。

羅藝歸順唐朝,溫彥博也支援這一決定;唐朝皇帝李淵下詔任命溫彥博為幽州總管府長史,不久又調任他為中書侍郎,後成為唐初名相之一。溫彥博的哥哥溫大雅當時任黃門侍郎,兄弟二人同在朝廷擔任要職,時人都以此為榮。

溫彥博(大臨)與他的兩位兄長溫彥宏(大雅)和溫彥將(大有)並稱為“三彥”。他們是唐代初年著名的政治家,皆以才華橫溢和為官清廉著稱。溫彥博官至尚書右僕射,封虞國公;溫彥宏官至禮部尚書,封黎國公;溫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三人同出一門,成就斐然,被時人譽為“三彥”,創造了溫氏家族在唐代最為輝煌的篇章。

隨著鄧暠、羅藝以及薛氏兄弟等遼東、河北勢力的相繼歸降,竇建德在河北的擴張勢頭暫時得到了遏制,使得剛登基七個月的唐朝皇帝李淵得以稍作喘息,騰出精力來進行唐初政治活動的建設部署。突厥的騎兵也在北部邊境蠢蠢欲動。內憂外患之下,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唐朝皇帝李淵將會如何破局,我們下章將繼續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