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李世民再戰淺水原,逼降薛仁杲滅西秦(第1/6頁)
章節報錯
前文我們講過,唐高祖李淵在六月份派遣秦王李世民率軍前往高墌抵禦薛舉犯境,結果李世民因突得痢疾交兵權於劉文靜等人,結果劉文靜等部將恃眾不備,被薛舉引兵掩襲陣後,大敗於淺水原,退兵長安。
到了八月,唐朝軍隊與薛舉的西秦軍隊已在高墌附近對峙了近兩個月。為了擴張自己的領土,薛舉再次派遣他的兒子薛仁杲進兵包圍唐朝的寧州。
隋唐時期的寧州,其轄境大體上包括現今的甘肅省寧縣、正寧縣以及陝西省彬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北部分地區,寧州治所位於現今的甘肅省寧縣。寧縣位於甘肅省東部,隸屬於慶陽市,是甘肅省東南邊境縣份之一。這裡歷史文化悠久,曾是古豳國和義渠國的故都,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
今日寧縣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成為旅遊和研究古歷史文化的理想之地。古豳文化旅遊區,以周先祖公劉在古寧州建立“北豳古國”為文化載體,展示古豳國和義渠國的文化。公劉是周族的重要祖先,他不窋的孫子,以其在農業方面的卓越貢獻而聞名。公劉的先祖擅長農耕生產,曾被舜帝封在今陝西武功縣一帶,稱為后稷。
當地的寧縣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是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印象義渠—蓮花池集自然生態保護、觀光旅遊、休憩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寧縣的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有公劉邑、泥陽故城等古城遺址,以及早勝石家墓群等文化遺存。寧縣的民俗文化豐富,包括皮影表演、高蹺、馬故事等,展現了當地獨特的文化魅力
薛仁杲率軍圍攻寧州,時任寧州刺史胡演率城中軍民頑強抵抗,憑藉堅固的城池和有效的防守,成功擊退了薛仁杲的進攻。
前文我們介紹過薛仁杲,其性格殘暴,喜好殺人和虐待俘虜,不體恤部下,導致將士們離心離德,相互猜忌,此時的西楚薛家軍隊內部已出現將帥離心、軍心不穩的苗頭,也是導致薛仁杲未能攻下寧州的主要原因。
過了幾日,薛舉的主要謀士郝瑗向他建議道:“如今唐朝軍隊經淺水原一役戰敗,關中地區人心惶惶、動盪不安,我們應該趁著勝利直接攻取長安。”
薛舉認為這個建議很好,便又開始籌劃進攻唐朝。然而,世事無常,恰逢薛舉生病,此事才作罷。
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八月九日,薛舉病情加重去世。西秦政權太子薛仁果繼位,居住在折墌城,給薛舉上諡號為武帝。因史書記載薛舉出生時間不祥,但依據其一生經歷,推斷其去世時是六十歲左右。
折墌城位於現今的甘肅省涇川縣東北,折墌城在隋末唐初時期是一個重要的軍事據點。薛舉在攻打涇州時,曾屯兵於此。在唐朝與西秦政權的衝突中,折墌城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武德元年,大唐建立之初,可謂風雲變幻,天下局勢尚未完全明朗,各方勢力猶如虎豹之爭,彼此角逐,爭鬥不休。此時,薛仁杲佔據著秦、隴之地,其勢力不容小覷,猶如一顆頑固的釘子,橫亙在大唐統一天下的道路之上。
大唐皇帝李淵,以其雄才大略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深知要實現天下一統的大業,就必須妥善處理各方勢力。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主動與李軌結好,攜手合作,共同謀劃奪取薛仁杲控制的秦、隴之地。
前文我們曾講過,李軌是隋末唐初時期甘肅河西地區的割據者。他略知書籍,頗有智辯,且樂於賙濟他人,因此在鄉里享有盛名。李軌在隋大業十三年(617年)起兵,自稱河西大涼王,佔據著河西地區,盤踞在涼州一帶。李軌為人頗有野心,且在當地頗具影響力,麾下聚集了不少能征善戰的將士和足智多謀的謀士。
長安城皇宮內燈火通明,李淵坐在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