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李密下血本重新奪得回洛倉,李淵則好事成雙喜獲良將(第2/3頁)
章節報錯
鞘利告訴李淵,並不是白送給他使用的,而是要賣給唐軍,不過數量可以隨意選擇,這份“誠意”讓李淵心中多少有些不爽。
在選擇馬匹時,李淵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他只購買了其中的一半,這一舉動讓在場的眾將都感到驚訝。這時,有城中的貴族義士找到李淵,提出要用自己的私錢購買剩下的戰馬,供於義軍使用。
李淵深受感激,緊握義士雙手,說道:“您的心意我領了。只是這胡人賣馬是為了貪圖利益,他們日後還會不斷地來。如果我們現在把所有的馬都買下來,到時候他們可能會提高價格,甚至不會再賣給我們。我之所以少買一些,一方面是為了表示我們目前的困境和財政緊缺,另一方面我會派人再和胡人周旋,先賒賬購買剩下的一半戰馬,你們放心吧。”
李淵的話語中透露出他的深思熟慮和對未來的規劃。他知道,只有透過這樣的策略,才能在複雜的局勢中保持自己的優勢,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時間和機會。
李淵在贈禮環節,毫不吝嗇地送給了康鞘利等人非常豐厚的禮物,並悄悄賄賂於康鞘利個人一些貴重珠寶。李淵明白,只有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進一步鞏固與突厥的關係,為自己的未來鋪平道路。
突厥使臣走後不久,李淵又得一送上門的好事。
六月二十一日,在靈壽縣落草為寇的賊首郗士陵帶領千餘人馬前來投誠。
靈壽縣,隸屬於今河北省石家莊市,位於太行山中部東側,河北省西部,東鄰行唐縣,東南與正定縣毗連,南與鹿泉區隔滹沱河相望,西同平山縣接壤,西北隅與平山縣、阜平縣及山西省五臺縣接境。
這郗士陵落草為寇,本也是無奈之舉。生逢亂世,家中無糧,又逢貪官汙吏,被逼無奈之下,糾集了數千之眾,在靈壽縣佔山為王。他雖為賊寇,但卻有著一顆尚存良知的心,只是為了在這亂世之中求得生存。
靈壽縣位於晉陽城的東北方向,相距300公里。遠在靈壽縣的郗士陵聽說晉陽城的李淵舉義旗起事伐隋,且義軍紀律嚴明,深得民心,與之前的隋朝官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郗士陵心中便生出一絲嚮往。
郗士陵心想,若能投靠李淵這樣的明主,不再為賊寇之名所累,一旦事成,還可光宗耀祖。於是,他便和部下商議帶著自己的數千兄弟投靠李淵義軍。
李淵聽聞有數千人馬前來投靠,心中也是十分高興。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兵力越多越好,但這些新投降的人馬能否為己所用,還得看這些人是否真心歸附。李淵親自帶領眾將官,立刻前往城門處迎接。
當郗士陵來到李淵面前時,李淵仔細打量著他。只見郗士陵身材魁梧,面容剛毅,雖然穿著有些破舊,但眼神中卻透著一股堅韌。李淵心中一動,覺得此人定非池中之物。
李淵迎上前去,緊握對方雙手,微笑著說道:“郗將軍,你如今率領眾兄弟前來,本官心中甚是欣慰。只是不知你這數千兄弟,是否皆能聽從調遣?”
郗士陵恭敬地回答道:“大將軍,末將深知,如今世道混亂,百姓受苦。末將等人雖曾落草為寇,但心中也渴望能為百姓做些好事。末將今日率眾兄弟前來,便是真心歸附將軍,願隨將軍征戰沙場,唯將軍之命是聽。”
李淵聽完郗士陵的話,心中大喜。他心想,此人能如此直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且能說出為百姓做事的話,看來確實是有一顆真心。趕忙命李世民著手安頓面前的千餘人馬,自己則牽著郗士陵手一路交談,引入大將軍府設宴席接風洗塵。
李淵經過深思熟慮,第二日便任命郗士陵為鎮東將軍、燕郡公,同時設定了鎮東府,補充了僚屬人員,以此來招撫山東地區的郡縣。
郗士陵在大將軍府接到李淵任命後,連忙跪下謝恩:“多謝將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