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杲的投降要求,庾立堅決不從,並破口大罵。薛仁杲大怒,便將他綁在火上烘烤,並割下他的肉來餵給士兵們吃。

攻克天水後,薛仁杲捕獲當地富人,將他們倒掛起來,用醋灌入他們的鼻子,逼迫他們交出金銀財寶。

因其過於殘虐,薛舉常常告誡他說:“你的才能足以處理事務,然而你殘暴無情,最終會毀掉我的國家。”

薛舉佔領天水後,這個在隋末崛起的強大軍閥,麾下兵強馬壯,野心勃勃。他的勢力如同蔓延的野草,在西北大地上不斷擴張。

薛舉深知,若想進一步成就帝業,長安是必須要覬覦的目標,但想要到達長安,就要拿下河池郡。河池郡位於今天的陝西省寶雞市鳳縣鳳州,位於天水的西南方向,兩地相距一百五十餘公里。

河池郡轄境相當今陝西省鳳縣、留壩及甘肅省徽縣、成縣、兩當等縣地,是巴蜀通往長安的必經之地,宛如一顆關鍵的棋子,掌控了河池郡,就等於握住了進軍長安的一道要衝,既能截斷巴蜀方面可能的物資支援和援軍通道,又可為後續向長安進發提供一個穩固的前沿據點。

薛舉坐在營帳之中,眼神中透著貪婪與決絕,他對著二兒子薛仁越說道:“仁越,為父命你此次率前軍奔赴劍口,直擊河池郡,務必要將此地拿下。那河池郡地勢險要,若是為敵軍所守,我們日後進軍長安必然受阻。如今長安城內的隋軍還在負隅頑抗,若能先佔河池郡,我軍進可攻長安,退可入巴蜀,此乃千載難逢之良機。”

薛仁越答道:“兒臣定不負父望!”遂領命而去。

公元617年七月,也就是李淵率義軍攻打霍邑城的前後,薛仁越率領著大軍向著河池郡進發。大軍一路披荊斬棘,經過劍口後,便到達河池郡外。

只見城牆高聳,護城河寬闊。薛仁越心想:“這小小的河池郡,雖地勢有利,但憑我父的威名和我薛家的精銳之師,定能一舉攻破。”

於是,薛仁越下令軍士在城外紮營,然後開始準備攻城器械。雲梯一架架地被架起,攻城槌也被打磨得鋒利無比,投石車在一旁嚴陣以待。

薛仁越站在陣前,對著城牆上計程車兵大喊:“城裡的守軍聽著,我薛家軍如今如日中天,你們莫要做無謂抵抗,速速開城投降,還可保得性命!”

然而,城牆上的河池郡太守蕭瑀毫無懼色。蕭瑀(575年-648年7月19日),字時文,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人,出身於南朝梁國的皇族。蕭瑀九歲被封為新安郡王,隨姐姐進入長安,官至內史侍郎。隋煬帝時期因直言進諫被貶為河池太守。

蕭瑀本就是忠勇之士,在這亂世之中,他深知守護一方的責任重大。他俯視著城外的敵軍,心中默默唸道:“我身為隋朝官員,守護這河池郡是我的使命,怎能容你這等賊寇肆意侵犯。”

聽到薛仁越在城外喊話,蕭瑀轉身對身旁的將士們說道:“兄弟們,如今敵軍來犯,我們身後是萬千百姓和無辜之人,我們的堅守,是對得起朝廷,對得起這方水土。我們雖兵力或許不及敵軍,但只要我們同心協力,定能擊退此賊。”

蕭瑀開始有條不紊地組織防禦。他先命人收集石塊、木桶、熱油等防禦物資,在城牆上加派人手,並且將士兵分成數隊,輪流守衛,以保證每個人都能保持高度的戰鬥力。

當薛仁越的攻城雲梯架到城牆上時,蕭瑀命令士兵將熱油潑下,接著用石塊砸向攀爬的敵軍。一時間,城牆上喊殺聲震天,城下敵軍被熱油燙得慘叫連連,不少人從雲梯上跌落而亡。

薛仁越見雲梯攻城不成,便命令投石車開始向城牆投射巨石。巨石呼嘯著砸向城牆,城牆在震顫。但蕭瑀早有準備,他讓士兵用木桶和沙袋加固城牆薄弱之處,減輕巨石的衝擊。同時,他指揮弓箭手對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