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蕭銑建立大梁政權,首用賊將險釀大錯(第2/4頁)
章節報錯
,孤身一派難以長久,如今蕭銑起兵,且有著巴陵之地眾多英雄豪傑的支援,看這架勢似乎有著非凡的後勁。自己若是能歸附於他,在這亂世之中或許能有一番更好的作為,總好過現在這樣身為賊盜,四處行搶掠,勉強維持生計,還沒有一個好名聲。於是,沈柳生在接到納降通知後,毫不猶豫地率領賊兵前去歸附。
蕭銑見到沈柳生帶著眾人前來,心中大喜。他親自出城迎接,看到沈柳生後,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說道:“沈將軍前來歸附,真乃我之幸事,如今我等共創大業,日後必不會辜負將軍。”
沈柳生趕忙行禮,說道:“梁公起兵,乃是順應天命,柳生願聽從您的指揮,萬死不辭。”
蕭銑聽後,滿意地點點頭,當即任命沈柳生為車騎大將軍。
蕭銑起兵的訊息就像長了翅膀一樣傳遍了遠近各地。那些飽受隋朝暴政之苦,又渴望在這亂世中尋找出路的百姓,聽聞蕭銑起兵且禮賢下士,紛紛前來歸附。
一時間,羅縣招兵處前人頭攢動,前來投靠的人絡繹不絕,短短五天,參軍人數竟達到了數萬人。
蕭銑站在城樓高處,看著這芸芸眾生,心中湧起一股豪情壯志,彷彿看到了自己復興梁朝、成就帝業的美好未來。
在這隋末的亂世之中,各地勢力紛紛崛起,蕭銑憑藉著自己的威望和為人,在巴陵之地邁出了起兵後的重要一步。他深知這只是開始,前方還有無數的挑戰與未知等待著他,但此刻,他充滿信心,準備迎接這亂世的挑戰,向著心中的目標大步前行。
蕭銑在羅縣肅整軍馬,分兵列隊,分配將官、校尉開展訓練。安置好留守官員後,應巴陵董景珍等人建議,率領著浩浩蕩蕩的大軍向著巴陵進發。一路上,旌旗飄揚,將士們士氣高昂,他們懷著對新政權的熱忱與期待,踏向新徵程。
巴陵城中,董景珍得知蕭銑率軍即將到達城外,早早地做好了迎接蕭銑的準備。
董景珍先派遣徐德基率領邵中的英雄豪傑數百人出城迎接。徐德基等人懷著崇敬與期待的心情走出城門,他們渴望著見到這位被眾人寄予厚望的梁公蕭銑大人。
然而,就在這看似喜慶的歡迎貴客到來的氛圍中,卻又暗生殺機。這凶煞之人正是歸降梁軍的沈柳生和他的同黨。沈柳生作為前軍先鋒,先於蕭銑大軍到達巴陵城外。
沈柳生從羅縣一路行來,心中早在暗自盤算:“我可是最先尊奉跟隨梁公之人,這功勞理應排在首位。如今巴陵城中那些眾將領,個個身為隋朝官吏,地位高貴,而且兵多將廣。我是賊人出身,若就這樣進入城中,在他們之中只能屈居人下,這怎麼能行?”
沈柳生看到出城前來迎接的徐德基,就向他身邊的同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圖:“如果我們趁梁公到達前,能殺死徐德基,拿他的首級獻給梁公,挑撥起梁公與巴陵城中董景珍等人的矛盾,然後我們就可以獨自挾梁公進兵攻取郡城,到時候我就是首功之人,誰還能超過我?”
畢竟是賊軍,無格局大志,不計後果如何,他的無腦同黨們聞言,竟在一旁紛紛點頭,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瘋狂。
這夥賊軍看徐德基已近在眼前,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他們催馬加鞭,猛撲向徐德基。
徐德基瞪大了眼睛,滿臉的難以置信,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好心出城迎接,卻遭遇這樣的毒手。“你們怎麼能……”話還沒說完,冰冷的刀刃就無情地刺進了他的身體,倒在了血泊之中。隨後沈柳生命人砍下徐德基的首級,將前來迎接的百餘人圍於城外進行控制。
徐德基雖然在歷史上並不以獨立的形象出現,但他在隋末民變中扮演的角色,對後世理解當時的歷史事件和人物關係具有重要意義。他的死不僅反映了當時權力鬥爭的殘酷性,也揭示了蕭銑政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