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之中,他不幸被敵軍衝擊掉到了洛水之中,瞬間被湍急的水流吞沒,溺水而亡。

主將的陣亡極大地影響了瓦崗軍計程車氣,李密的軍隊開始大亂,紛紛敗退。

李密眼見形勢不妙,率領著手下剩下的精銳騎兵,奮力殺出一條血路,又渡回洛水南岸。而他的其餘部隊,在混亂之中朝著東邊的月城逃去。

隋朝月城,又稱偃月城,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河洛鎮,因城形如偃月而得名。這座古城在隋朝末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瓦崗軍反隋的重要前線。如今的偃月古城不僅是一個旅遊景點,也是一個文化傳承和展示的重要場所。它集參禪禮佛、休閒養生、石窟觀光、民俗展示、購物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向遊客展示了豐富的河洛文化。

偃月城位於洛水入黃河處,與洛口倉城形成戰略上的犄角之勢,便於兩城在交戰時互援。

王世充哪肯放過這個擴大戰果的好機會,立刻率領著得勝之師朝著逃竄的李密軍隊追去,並且迅速包圍了月城的李密殘部。

此時的李密並沒有慌亂,他聽到王世允率主力前去圍攻月城,知隋軍黑石營寨空虛,急中生智,調轉馬頭,率領精銳騎兵再次渡過洛水,黑壓壓一片鐵騎朝著黑石營策馬奔去。

黑石營中留守的隋軍士兵遠遠看到瓦崗軍的騎兵如同一道道黑色的閃電,朝著營地衝來,心中大驚,陷入恐懼之中。於是,他們急忙按照預先約定好的訊號,接連燃起了營寨中六堆烽火,那烽火在黑石營的上空沖天而起,彷彿是六把燃燒的火炬。

王世充遠遠看到黑石營的烽火訊號,不禁大驚失色。他擔心自己的大營有失,立刻放棄了對月城的進攻,帶著軍隊狼狽地朝著黑石營趕回去自救。此時來回奔波的隋軍士兵已經疲憊不堪,毫無陣腳。

李密看到這種情況,心中大喜。他迅速調整自己的軍隊,又朝著王世充的軍隊發起了猛烈的反擊。此時的李密軍隊雖然人數也不多,但趁著王世充軍隊慌亂之際,他們的騎兵攻擊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

這第二場黑石戰役異常慘烈,喊殺聲震耳欲聾。最終,李密大破王世充的軍隊,斬殺隋軍三千餘人。那戰場之上,橫七豎八的屍體,流淌的鮮血,都在訴說著戰爭的殘酷。

王世充在戰敗後,因怕兵敗被追究戰敗之罪,不敢回東都洛陽,而是率軍北赴河陽。

河陽在隋開皇十六年(596年)復置河陽縣,屬河內郡,這一時期河陽的政治和軍事地位尤為重要。河陽位於黃河北岸,是古洛陽的重要屏障和交通樞紐,也是南北交通的要道,對於控制洛陽和整個北方地區具有戰略意義。在隋唐時期,河陽三城是洛陽的重要防禦工事,對於維護洛陽的安全和穩定起到了關鍵作用。

王世充率領殘兵敗將前往河陽時,由於天氣惡劣,士兵大量凍死,最終只有數千人得以撤回河陽。

至於王世充後來結果怎樣,我們後文會詳細講述。

黑石之戰在隋末亂世中對當時時局產生了多方面的深遠影響。

首先對於隋將王世充來說,他的主力軍隊遭受重創。他的兵力在多次交戰中損失慘重,如被斬首三千餘級,還有眾多士卒戰溺死者千餘人,像驍將費青奴這樣的精銳將領也在黑石戰死沙場。這使得他手中原本用於鎮壓瓦崗軍的精銳江淮部隊以及各路會合的軍隊數量銳減,軍事力量被極大削弱。他再難以像戰前那樣對瓦崗軍形成絕對的兵力優勢展開大規模的軍事行動。

王世充在經歷黑石之戰的失敗後,採取了相對保守的戰略,退守城池不再輕易出擊。這一方面是為了儲存實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之前的失敗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從整個隋朝的角度來看,王世充作為江都通守,原本是隋煬帝寄予厚望的平叛力量,他的失敗動搖了隋朝在東都洛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