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改稱刺史為太守,太守成為正六品的官員,不再握有兵權。

從官階來看,殿內少監和衛尉少卿分別為從四品和正四品,官階高於太守。然而,若從實際職權分析,殿內少監和衛尉少卿雖品級較高,卻僅是負責安排皇帝日常生活瑣事的閒職,只是對皇帝“穿衣戴帽”、“吃喝拉撒”以及“依仗武器”的管理,實質上乾的都是跑腿的工作。相較之下,太守雖品級低於四品,但作為一郡之最高行政長官,卻肩負著全郡政務管理的重任,那時的李淵想必也是“寧做雞頭不做鳳尾”之人,這此中道理他應該還是懂得的。

而且有史料記載,在此期間,楊廣在宮廷設宴與眾大臣們聚餐,忽然瞥見了李淵,當眾戲說道:“看這傢伙長了一副‘阿婆’相。”

李淵此時的經歷,不禁讓人聯想到《西遊記》中的齊天大聖孫悟空,他在花果山時是一把手山大王,被玉帝招安入天庭後,雖然躋身體制內,有了正式編制,卻只是被安排去看管馬場,成了餵養馬匹的“弼馬溫”。孫悟空哪裡受得了這窩囊氣,於是就來了一出大鬧天宮的好戲。這似乎與李淵日後的起兵造反,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此外,李淵此時已年屆“知天命”之年,無論個人資歷、工作能力、家族背景都毋庸置疑,用現在的話說他的綜合能力素質那時“槓槓滴”。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儘管宮廷內部有許多正四品的要職,如驃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六部侍郎等,這些可不光是管軍事打仗的,還跟中央政權的主要軍事和行政事務有關聯,李淵卻未能躋身這些重要崗位,李淵卻愣是沒撈到這些重要職位。他16歲就進入官場,到現在都快五十了,才混上個四品的閒差,在那個時候,從各方面來看,這進步速度可真是不咋地。

基於此,筆者推測,隋煬帝楊廣在李淵任職太守之時,就已經對“山高皇帝遠”的李淵已心存芥蒂,信任度銳減。因此,李淵此刻所謂的“升任”,實際上更像是一種明升暗降的策略。

“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幹老先生曾言道:“凡亡國之君,其朝未嘗無致治之臣也,其府未嘗無先王之書也。然而不免乎亡者,何也?其賢不用,其法不行也。”

這種情況,難道不正是李淵最終決意推翻隋朝政權的緣由之一嗎?這無疑是一個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真可謂是“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古往今來,又有誰的人生能夠是一帆風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