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神秘相師之讖語點燃改姓易代之亂(第1/2頁)
章節報錯
因李淵的“舉報”之功,暫時緩解了隋煬帝楊廣對他的猜疑,這裡咱們強調一下,是“緩解”並非是“消除”,因為隋煬帝楊廣的猜疑成性,在中國歷史眾多帝王裡,他是最具代表性的。
隋朝末年,農民揭竿起義的事件時有發生,更要命的是,當時社會上還在廣泛流傳著讓隋煬帝楊廣驚悸不安的兩句讖語“桃李子,有天下”“楊氏將滅,李氏將興。”
這兩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在反隋的浪潮中,猶如投入一顆威力巨大的深水炸彈,讓原本暗流湧動的時局變得更加波濤洶湧,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加劇了天下混亂的局面。
顯然,能夠散佈這樣一字千鈞之讖語的人,絕非等閒之輩,他能夠洞悉時局,深諳人心。不僅加重了隋煬帝楊廣對身邊朝廷官員的猜疑,更讓李姓家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而這李姓“救世主”則像深潛於大海深處的巨型潛艇,起初被動隱匿於暗處、觀望猶豫,在感受到排山倒海般的壓力後,開始緩緩浮出水面,不得不主動迎接這場關乎家族生死存亡的嚴峻挑戰。這兩句讖語,又仿若催化劑一般,加速了隋朝末年的歷史演變,歷史的巨輪如脫韁野馬般開始加速前行,駛向一個充滿變數、風起雲湧的未來。
首先因這兩句讖語丟掉性命的是李渾。李渾,字金才,是隋朝初年的重要人物,出身於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的顯赫家族,其父李穆是北周時期的名將,曾救過宇文泰的命,並對北周的建立有著重大貢獻。李穆去世後,李渾繼承了家族的顯赫地位。
李渾在北周時期曾任左侍上士,隋朝建立後,因父功被封為安武郡公,並升至大將軍。李渾為了繼承父親的爵位,曾請求大舅哥宇文述幫忙,並承諾事成後每年送他一半年賦作為報答。
宇文述,字伯通,本姓破野頭,是鮮卑族人,代郡武川(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人,娶李渾姐姐為妻。他是北周上柱國宇文盛之子,也是隋末梟雄宇文化及的父親。在隋滅陳之戰中擔任行軍總管,領兵三萬南渡,為隋朝統一南北立下了戰功。他不僅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表現,在政治舞臺上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參與了隋煬帝楊廣的繼位過程,並在隋煬帝繼位後,被拜為左衛大將軍,改封許國公,在朝廷內部位高權重。
李渾,堪稱中國歷史上因背信棄義而遭受滅頂之災的典型代表人物。
有史料記載,李渾在宇文述的幫助下成功繼承爵位後,生活變得極度奢侈。他納了百餘位美妾,沉迷於享樂之中,完全忘記了曾經對宇文述許下的承諾。
在公元615年,宇文述因李渾未兌現承諾而心生怨恨,就利用民間流行的讖語“李氏當為天子”作為藉口,誘騙李渾的兒媳宇文娥英,讓她誣告李渾等人密謀造反,最終導致李渾被隋煬帝下令斬殺,李渾家族32人被處死。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當時政治鬥爭的殘酷,也顯示出在封建社會對讖語等迷信的利用是比較經常的,而且效果顯著。
另外兩個深受讖語影響的就是李淵和李密。
李密參與楊玄感叛亂兵敗後,歷經逃亡,最後投奔了瓦崗寨。在瓦崗寨,李密憑藉其出色的智謀和軍事才能,再加上“楊氏將滅,李氏將興”的讖語,逐漸贏得了首領翟讓的信任和眾人的擁戴。此事暫且不提,我們後文再講,重新說回李淵。
隋煬帝楊廣面對李淵的主動示好,忠心告密,加之考慮到與李淵的親戚關係以及李淵身上潛在的利用價值,決定暫時擱置對李淵的猜疑和成見。在楊玄感的叛亂被平定之後,楊廣繼續任命李淵留守弘化,維持當地局勢的穩定。
李淵在留守弘化期間並未閒著,他深知同為李姓的李渾之死的真正誘因。作為政治鬥爭的參與者,他也深知讖語的可怕。李淵在弘化積極修築城池,加固要隘的防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