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格局決定命運,還看唐公李淵隋末風雲中的權衡與佈局(第3/4頁)
章節報錯
淵拿下一處城池。
楊子崇,是隋文帝楊堅的堂弟,隋煬帝楊廣的堂叔。自幼酷愛讀書學習,知識淵博,很有風度,特別喜歡結交賢士。隋開皇初年,被授為儀同,以車騎將軍的身份一直掌管值宿警衛,後來又當了司門侍郎。隋煬帝楊廣繼位後,楊子崇因為屢次立功,升到候門將軍,後來,曾因忠誠和直言不諱曾被免官。可沒多久就復出,擔任了檢校將軍。楊子崇預見到突厥必定會乘隋煬帝北巡之機侵犯邊關,因此多次上表勸諫隋煬帝取消行程。然而,隋煬帝並未採納他的意見,最終在雁門被圍。敵軍被擊退後,隋煬帝遷怒於楊子崇,認為他膽小怕事,擾亂軍心,因此將他貶為離石郡太守。
楊子崇在隋朝末年的動盪中,試圖返回京師,遭遇了河西諸縣的長吏被殺、叛歸起義軍梁師都的情況,導致道路隔絕。不得不退歸離石,他所帶領的隨行人員因聽聞太原李淵起兵,便想歸順而去,楊子崇非常生氣,就將叛者的父兄斬殺。
最終,正巧通議大夫張綸帶領義兵夜至城下,與城中豪傑互相響應,輕鬆攻入離石城中,楊子崇最終被仇家所殺。
李淵聽後,知曉楊子崇為人正直,是位忠臣,雖心有惋惜,但畢竟又得到一座城池,煩躁的心情方得以稍微恢復。
李世民這時進入帥帳,李淵告知張綸攻取離石一事。
李世民聽後,也是對楊子崇一陣惋惜,說道:“我們剛起義兵,得到離石城也是一件可喜可賀之事,父親應當重賞張大夫破城之功。”
李淵點頭稱“是”。
李世民接著說道:“兒子聽說李密已攻取河洛之地,瓦崗寨的翟讓等人皆奉他為主,李密自號魏公,如今擁有數十萬兵馬,聲勢頗盛。依兒之見,當下不如暫且與他結盟,以免東邊受到李密的牽制。”
李淵表示贊同,遂找來溫大雅,命其草擬書信,與李密約定結為同盟。信件擬就,李淵即遣人快馬加鞭送去給李密。
李密收到李淵的結盟信,自恃兵力強大,想要成為盟主,就讓祖君彥按照其意書寫回信。
很快,李密的回信便呈至李淵面前。李淵即刻展閱,信中寫道:“與兄共事,雖分屬不同派系,然同姓李氏。今吾已受天下英雄推舉為盟主,願兄共襄盛舉,一同謀取隋室江山。”
李淵看到至此處,不禁微笑道:“好個狂妄之徒!”
信中又言:“若兄不棄,不妨各率數千精兵赴河內,當面締結盟約,攜手討伐隋室,吾將不勝榮幸!”
李淵讀罷,遂召李世民前來共議此事。李淵對李世民說道:“李密此人甚是狂妄自大,僅憑書信定約,尚且不足。如今我軍全力征討關中,若不與他結盟,恐多樹敵。不如暫且示以謙卑之態,佯作應允,令其驕橫自滿,為我等擋住河洛之隋軍。如此,我軍便可專心西進。待關中平定之後,再憑藉天險之地,積蓄力量,坐觀其鷸蚌相爭,我等則可坐收漁翁之利。”
李世民聽後,點頭稱是,急忙回答說:“父親的計策太好了,就按照您說的來寫回信吧!”
於是,李淵再次讓溫大雅起草回信。信裡寫道:“我雖然平庸無能,但幸運地繼承了祖先的遺業。我曾出任八使,又負責管理六屯。如今國家動盪不安,我有責任,卻沒德能扶持天下。所以我召集義兵,與北方的狄族結盟,共同拯救天下,我的志向是重振隋朝朝綱。
上天養育百姓於大地,一定會有統治領導百姓的人,如今能夠領導百姓的人,除了你還能是誰呢?我已經超過了五十歲,本不想再追求什麼。我很高興擁戴你這位弟弟,希望能依附在你身邊。只盼望你能早日接受天命,安撫百姓。
你作為宗族聯盟的首領,日後成事,能將我的名字記載在族譜裡,重新被封在唐地,這對我來說已經是很光榮的事情了。我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