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聖安。”李密的嗓音有些發澀,手中的青瓷碗盞映出他微顫的眉峰。

(注以上內容是作者按照《大唐開元禮》溯推當時情景,有不足之處讀者朋友們可以提出修改建議)。

殊不知,此次獻食成為李密叛唐導火索。《隋唐嘉話》載其退朝後憤言:\"吾手持百萬貔貅,安能作長安庖人!\"未及半月即借收撫舊部之名東出潼關,終釀桃林之變。司馬光評曰:\"高祖使密典膳,實察其志,若養鷹飽則揚去,惜乎調飢未得其術。\"

這場充滿象徵意義的冬至朝會,既展現唐初禮制建設成就,亦暴露新朝整合山東豪強的困境。李密在獻食儀式中的尷尬處境,恰成隋末唐初權力重構的鮮活註腳。

退朝時,李密特意繞道西內苑。西內苑是唐代皇家園林之一,位於太極宮的北側,具有軍事防衛、遊樂、生產等功能。苑內築山,挖有四處池沼,沿池建有亭閣樓榭,為帝王日常遊憩場所。根據歷史描述,西內苑的範圍南北約一里,東西與宮城齊。

李密進入西內苑,卻見左武衛大將軍王伯當早已候在那裡。王伯當與李密在瓦崗軍時便十分親密。李密當即把心中的委屈和感受到的恥辱告訴了王伯當。

王伯當心中鬱結難平,眉頭深鎖,這位左武衛大將軍解下兜鍪,露出鬢角斑白,對李密沉聲道:\"魏公,天下大勢盡在您運籌帷幄之中。如今東海公徐世積坐鎮黎陽,襄陽公張善相據守羅口,河南各郡精兵強將,皆是我瓦崗舊部。這些力量,只需您一聲號令便可調動,豈能長久困居長安,屈居人下?\"

暮色漸深時,李密獨坐府中,案上攤著山東諸郡的輿圖。襄陽王弘烈在羅口屯兵五萬,張善相鎮守伊州,秦叔寶、程咬金的舊部散落河南道各州——這些名字在他舌尖滾過,恍若當年金墉城頭獵獵作響的旌旗。

更漏三響,李密忽然起身,蘸墨在奏疏上寫下:\"臣雖駑鈍,願效班超之志,宣聖威于山東......\"

次日太極殿內,次日朝會,他整肅衣冠,向李淵進言道:\"陛下對我恩重如山,但我一直閒居京城,沒有為國家做出什麼貢獻,實在感到慚愧。山東地區的將領們,大多是我以前的部下,他們都可以為朝廷效力。我請求前往招撫他們,藉助陛下的威望,一定能一舉平定王世充。這個逆賊盤踞在洛陽,表面上看起來勢力很大,實際上外強中乾。在我看來,打敗他易如反掌,就像彎腰撿起地上的小草一樣簡單!\"

皇帝李淵早就得知李密的舊部將士大多不想依附王世充,雖有張善相等將領表面歸順王世充,實則心懷異志。退朝之後,李淵便找來近臣商議批准李密去收撫他們。

李淵端坐御案之後,目光深邃。

裴寂率先進言:“陛下,李密此人,狡詐多端。昔日在瓦崗,先投翟讓,後奪其位;歸順宇文化及,又反戈一擊。今若放虎歸山,恐難再製。”

蕭瑀附和道:“正如將魚放入清泉,縱虎歸於山林,必不復返。”

陳叔達更是直言:“李密素有梟雄之志,山東舊部十萬之眾,若使其重掌兵權,恐生肘腋之患。”

階下諫議大夫魏徵正色道:“昔者韓信歸漢,終遭未央之禍。陛下豈不見宇文述舊事乎?”

李淵輕撫長鬚,目光掃過眾臣,緩緩道:“卿等所慮,朕豈不知?然帝王之位,自有天命。縱使李密有二心,也不過是蒿箭射蒿,終難成事。今王世充盤踞洛陽,李密素有舊怨,若使二賊相爭,我軍便可坐收漁利。”

皇帝李淵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遣李密前往山東,去收攏那些還未歸降的李密舊部。命人將李密召入宮中,告知准予其招撫計劃。

李密聽聞此訊,心中既激動又憂慮,因為自己已另有打算,邊伏地叩首邊向皇帝請求道:“此番前去任務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