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屈突通夜襲王長諧,李淵神機妙算扭轉戰局攻打河東郡(第3/4頁)
章節報錯
亂。敵軍的突然襲擊讓義軍逐漸招架不住,死傷嚴重。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孫華、史大奈率領著遊騎兵猶如神兵天降。他們原本就擅長在複雜地形和突發狀況下作戰,此時藉著夜色和混亂的局勢,從後面朝著桑顯和的軍隊突然發動攻擊。
孫華長槍如龍,每一次刺出都帶起一片血花,他的眼神中滿是決然與無畏。史大奈則舞動著大刀,虎虎生風,所到之處敵軍紛紛倒下。在他們的猛烈攻擊下,桑顯和的軍隊陣腳大亂,本就是夜間偷襲且深入敵營,腹背受敵的他們很快大敗。
原來孫華、史大奈二人早已受了大將軍李源的委託,李淵料定隋軍會突然偷襲,就命二人率兵悄悄埋伏在不遠處的河灘之上。孫、史二將天剛擦黑,就帶著自己的隊伍潛伏於河灘,聚精會神的盯著義軍的營寨,深夜來臨,突然看到王長諧的營寨火光驟起,接著喊殺聲一片。
孫華、史大奈見狀,來不及感慨李淵的料事如神,立馬率領援軍衝殺過去!
桑顯和見勢不妙,大喊一聲,撥轉馬頭,帶著少數親信狼狽地朝著城中逃竄。他的戰馬在黑暗中飛奔,四蹄揚起的塵土在月光下若隱若現。為了防止追兵,桑顯和一咬牙,竟然下令燒燬了身後河上的橋樑。
從這一事件可以看出,李淵的戰略洞察力確實是高人一籌。他預感到了屈突通可能的偷襲手段,提前做出提醒。而屈突通也的確是一個強勁的對手,敢於冒險發動夜間偷襲。但王長諧一方雖然在前期應對失利,但也有著孫華和史大奈這樣的得力將領能夠在緊急時刻扭轉戰局。這一場戰鬥,既是雙方軍事謀略、將領指揮能力和士兵戰鬥素養的綜合較量,也為整個戰爭的走向埋下了伏筆。
第二日,李淵命人安撫受傷兵士,統計戰損情況,重新補充兵力,鞏固營地。考慮到屈突通新敗,士氣必然低落,李淵親自率領親率王長諧、劉弘基、陳演壽、史大柰等將領,率領六千步騎兵渡過黃河,前往攻打河東郡。
大將軍李淵率領兵馬如洶湧浪潮般將河東郡圍得水洩不通。
那高大的城牆宛如一個沉默的巨獸,盤踞於此,透著一股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威嚴。城中的屈突通深知義軍的厲害,猶如一隻受驚的野獸躲在巢穴深處,緊閉城門,嚴陣以待,絲毫沒有出戰的意思。
李淵在城下,目光如炬地審視著眼前的地勢。那城牆高峻,牆體厚實而堅固,他深知,這絕非是一場能夠輕易取勝的戰鬥。
然而,大將軍李淵的目光隨即落在身邊鬥志昂揚的將士們身上。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無畏與決心,眼神中閃爍著熾熱的戰鬥火焰。唐公心中一動,決定試探一番。於是,他下令先派遣一千士兵向城牆發起衝鋒,去嘗試登上那看似高不可攀的城頭。
這個命令一出,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瞬間激起千層巨浪。一千多名士兵毫不猶豫地響應,他們如同一群勇猛的獵豹,朝著南面城牆衝鋒而去。
可是,天公不作美,就在他們即將接近城牆的瞬間,天空突然變得陰沉起來,豆大的雨點如利箭般傾瀉而下,狠狠地砸在地上,濺起一片片水花。這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並沒有讓士兵們退縮,他們依然不顧一切地撲向城牆。
在雨水的沖刷下,城牆變得更加溼滑,但這並沒有阻擋士兵們攀登的腳步。他們手腳並用,緊緊抓住城牆上的凸起和縫隙,一點點地向上攀爬。
一時間,吶喊聲、雨聲、兵器與城牆的撞擊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首悲壯而激昂的交響曲。在義軍的頑強衝鋒下,竟有強壯計程車兵已經奇蹟般地登上城牆。
但此時,李淵卻發現了一個問題。由於雨勢過大,城牆上計程車兵們行動變得極為困難,有計程車兵因為溼滑而從城牆上滑下摔傷,有計程車兵則因為體力透支而難以迅速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