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文中我們提到,隋煬帝楊廣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當他收到李淵傳來的捷報後,他並沒有首先著手進行戰後的安撫工作。身為國君,他卻難以抑制平定農民起義這一小勝利帶來的激動情緒,也不考慮繼位後頻繁征戰已經導致國力衰退,兵微將寡的事實,竟然裂裳裹足、迫不及待地向北方的突厥勢力秀起了肌肉。

公元615年,李淵剛剛平息母端兒起義軍之後不久,隋煬帝楊廣便做出了他人生中又一個錯誤的決定——開始北巡。此次北巡的主要目的是向突厥展示隋朝的軍事實力,以確保北方邊疆的安全。他試圖透過類似當今世界大國之間舉行的大規模軍事演練,讓突厥等北方民族感受到隋朝的軍事力量,打消突厥軍隊時不時想要騷擾隋朝邊境的意圖,從而避免邊境衝突帶來的不良影響。

當時的東突厥首領是染干可汗,他是莫何可汗處羅侯之子,後被隋文帝封為啟民可汗。莫何可汗處羅侯,即阿史那·處羅侯,是突厥汗國的一位重要首領,在隋文帝楊堅的支援下,成功擊敗了西突厥的阿波可汗。處羅侯在位僅一年,於588年在西征途中陣亡,他的死亡引發了東突厥內部的權力鬥爭。

處羅侯去世後,突厥分裂為三股勢力並立的局面。染干被改封為突利可汗,居住在突厥國的北部,與當時實力較強的達頭可汗和都藍可其實力相當。為了離間突厥內部勢力,隋文帝楊堅將安義公主嫁給染干,並賜予了他大量的財物。

安義公主是隋朝宗室之女,她的人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是封建社會皇室和親政策的犧牲品,安義公主遠嫁突厥後,因水土不服或其他原因,僅兩年便病逝,她的命運反映了古代和親政策下女性的悲慘境遇。

都藍可汗因嫉妒染干可汗受到隋朝的厚待,於是聯合西突厥達頭可汗進攻染干,染干大敗,家屬遭殺,部落亡散。在長孫晟(長孫晟字季晟,河南洛陽人,隋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和外交家)的協助下,染干可汗逃入隋朝,被封為啟民可汗。

公元599年,達頭可汗與都藍可汗聯手擊敗染干後,尚未穩固立足之地,隋朝便抓住時機派遣軍隊對他們發動攻擊。在這場戰役中,都藍可汗被隋朝軍隊所殺。隨後,隋朝將染干立為啟民可汗,並在隋文帝楊堅的支援下成功重新統一了突厥。

而此時,隋朝宗室的另一位公主又成為了和親政策的犧牲品。隋文帝楊堅又將侄女義成公主嫁給了啟民可汗,以穩固對突厥的掌控。義成公主嫁給啟民可汗後,兩人的婚姻經營的很好,啟民可汗對隋煬帝懷有感激之情,真心實意地臣服於隋朝。

與安義公主不同的是,義成公主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的一生都在努力維護隋朝與突厥的友好關係,她嫁給啟民可汗後,又先後嫁給了始畢可汗、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成為突厥可汗父子、叔侄四人的妻子。因此,她在突厥國內部積累了雄厚的政治勢力,甚至能夠左右突厥的國策。後來,隋朝滅亡後,她還在突厥內部致力於推動復隋運動。這是後話,我們下文再講。

早在公元607年,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讓突厥首領啟民可汗像臣服於已故的父皇楊堅一樣臣服於自己,隋煬帝楊廣繼位後不久就曾北巡過一次。

當時的啟民可汗在妻子的感化下,也考慮到穩定發展突厥的實力,便主動上貢並請求改換衣冠,以示對隋朝的尊敬。

突厥軍隊歷經八年韜光養晦、潛心練兵,戰鬥力已經不容小覷,而且啟民可汗於公元609年已經去世,其子始畢可汗繼位後,東突厥與隋朝的關係逐漸惡化,這位可汗早就已經對搖搖欲墜的隋朝虎視眈眈,時常擾亂邊境,不斷擴大領地。始畢可汗也沒有想到,已經後院起火的隋煬帝在這個時候會決定北巡,這位大哥不是要來自投羅網嗎?

公元615年八月,隋煬帝楊廣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