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李淵佔據長安城後,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新政權,籠絡人心,傾盡府庫的財物來賞賜有功之人,國家財政因此不足,右光祿大夫劉世龍獻上一計,認為“如今義軍有數萬人,都在京城,柴草昂貴而布帛低廉;請求砍伐六街以及苑中的樹木當作柴草,用來交換布帛,可以得到數十萬匹。”

李淵聽從了這個建議,暫時緩解了一點財政危機。

公元617年十二月初,長安城中的太極殿猶如一頭沉默的巨獸,散發著莊嚴肅穆的氣息。太極殿內,燈火通明,那跳躍的火苗似乎也在靜靜訴說著即將發生的重大之事。

即將成為大唐開國皇帝的唐王李淵攜小隋恭帝楊侑,身著莊重的王袍,頭戴冕旒,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王座之上。他的面容看起來有些凝重,眼神中透著複雜的神情,既有對往昔的追憶,又有對未來局勢的思考。

朝堂之下,文武百官按照品級依次排列,他們整齊劃一,卻都面色肅穆。大臣們深知今日之事意義非凡,都屏氣凝神,不敢有絲毫懈怠。

唐王李淵站起身來,他掃視了一眼朝堂,然後用一種略帶沉痛又充滿崇敬的聲音說道:“本王自起兵以來,心中一直銘記祖宗的恩德。朕之祖父襄公,往昔歲月,他在那亂世之中,可謂戰功赫赫。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祖父率領家族兒郎,與各方敵軍周旋。他英勇無畏,每一次戰鬥都身先士卒,那揚起的征塵彷彿還瀰漫在本王的眼前。祖父之智謀,也讓他在諸多困境中得以突圍。他為了家族的興盛,殫精竭慮,那一道道皺紋都是他為家族操勞的印記。本王今追諡祖父襄公為景王,願他的英勇之名永遠被朕之大唐所銘記。”

李淵說到此處,腦海中浮現出祖父李虎馳騁沙場的畫面。祖父矯健的身姿,在馬背上揮舞著長槍,身後是家族的旗幟飄揚。他心中默默想道:“祖父,您的恩德,孫兒我一直都不敢忘卻,如今我以這追諡之禮,讓您的榮光永留青史。這也是我給祖先的一個交代。”

李淵想到此,輕輕嘆了口氣,稍微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我的父親仁公,他一生都充滿著仁愛之心。他對我的養育教導之恩,如同繁星照亮了朕成長的道路。我年幼時,父親總是耐心地給我講述為人處世之道,教導我如何在這世間立足。他不只是本王的父親,更是我的良師。在他治理地方之時,他輕徭薄賦,關心百姓疾苦。百姓們都對他愛戴有加,他的仁德如同涓涓細流,潤澤著每一寸土地。如今,本王今追諡父親仁公為元王。我希望父親的大愛與大善能夠永遠庇佑國家的子民。”

李淵想起父親的面容,心中滿是溫暖與感激。父親那一臉溫和的笑容,還有那充滿智慧的眼神,都深深地印刻在他的心中。“父親,您一生積善積德,兒子如今做了這些,也算是不辜負您的心血。”李淵在心中默默地對父親說道。

“而本王的亡妻竇氏……”李淵的聲音變得更加低沉,眼神中也閃過一絲哀傷。他沉默了片刻,彷彿在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她與本王相伴多年,她就像我身邊的一朵溫柔之花。她總是在本王為政務煩惱時給予我安慰,在本王面臨抉擇時,她也以她的聰慧給我提出建議。可惜,她早早離我而去。本王今追諡她為穆妃,她的賢良淑德將永遠被世人銘記。”

李淵的腦海中浮現出竇氏溫柔的笑容和她在府中忙碌的身影。他心中一陣刺痛,他知道竇氏的離去是他的巨大損失,但他也希望竇氏能在地下安息,她的美好的品質將永遠被後人傳頌。

李淵追諡命令剛一結束,臺下百官整齊跪拜,齊聲道:“唐王英明!唐王聖賢!”那聲音在大殿之中繚繞回響,經久不衰。

眾人跪拜起身後,站在首位的長孫無忌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唐王,您的這一舉措實在是大善之舉。如今天下大亂,各方勢力紛爭不斷。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