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李密、王世充鷸蚌相爭對峙洛陽城,李淵誓師兵起乾陽門(第3/4頁)
章節報錯
是。立楊侑為帝,一來可借皇室正統之名,堵住那些妄議我等起兵為逆賊之人的嘴;二來也可讓我們師出有名,對招攬人才和安撫各地士族有著莫大的好處。”
李淵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說道:“世民、大雅,你們考慮得甚是周全。朕也有此想法。楊侑雖幼,但為帝號,可名正言順地統領天下。我等既奉他之名,便要盡心輔佐,待大局已定,再做他論。”
李淵站起身來,望著眾將官堅定的說道:“此事就這麼定了,我等且儘快籌備起兵之事,待一切準備就緒,便向著關中進發。各將領需整肅軍備,不得有絲毫懈怠!”
眾將官齊聲高呼:“大將軍英明,我等願為大將軍出生入死,在所不辭!”
震耳的聲音在大堂中迴盪,彷彿已經奏響了邁向勝利的序曲。
公元617年七月十三日,李淵鄭重地任命自己的第四個兒子李元吉擔任鎮北將軍以及太原郡守,留守晉陽宮。後事悉以委之。
此時的李元吉年僅十四周歲,少年得志,意氣風發,眼中閃爍著堅毅和自信的光芒。他深知這份任命所承載的責任重大,內心也湧起一股強烈的使命感。面對父親的信任與重託,他毫不猶豫地點頭應下,表示定當全力以赴,不負所望。
李淵看著眼前意氣風發的少年,心中滿是欣慰與期許。隨後,李淵詳細地向李元吉交代了各項事務及注意事項,從軍事佈防到民生治理,無一不涵蓋其中。為了輔助李元吉,李淵還委派了竇誕和宇文歆兩人留守晉陽城。
竇誕,扶風平陵(今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平陵鄉)人,出身於一個顯赫的名門家族,他的爺爺是隋初外戚竇榮定,奶奶是隋文帝楊堅姐姐萬安長公主,這使得他本身就是皇親國戚。他的父親竇抗,在隋煬帝時期因被猜忌而仕途不順,在李淵起兵反隋後,投奔李淵,成為其重要的支持者。竇誕隋朝仁壽年間初次做官,任朝請郎。義寧初年,徵用為丞相府祭酒,封安豐郡公,娶唐高祖李淵之女襄陽公主為妻,拜駙馬都尉。
此次協助李元吉留守晉陽,鎮守太原郡,但他並未能有效履行職責,在李淵率軍出征後,縱容年少的李元吉胡作非為,間接導致劉武周攻陷太原。這是後話,我們後章再講。
宇文歆,也是出身官宦世家,是北周大臣宇文孝伯的兒子,宇文歆在唐朝時期擔任過多個重要職務,包括都水監、右衛將軍等,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後來,他的口才和外交能力得到了李淵的賞識,被派往突厥出使,成功說服突厥可汗,阻止了其對唐朝的威脅。
在留守晉陽期間,宇文歆面對李元吉的暴虐行為,儘管李元吉是李淵的親兒子,宇文歆仍然堅持正義,敢於直言不諱,曾多次勸諫李元吉,勸諫無果後,向李淵上表奏明李元吉種種劣跡,導致李元吉被免官。此事我們後章在進行講述。
待一切安排妥當後,李淵拍了拍李元吉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吾兒啊,此次任務艱鉅,切不可掉以輕心。晉陽乃我軍根基所在,務必確保萬無一失。若有任何緊急情況,需及時派人稟報於我。”
李元吉恭敬地抱拳行禮道:“父親放心,孩兒必當竭盡所能,保晉陽平安無事!”
可惜,沒多久,李元吉便暴露了頑劣的本性,甚至導致了太原落入他人之手。
第二日李淵在晉陽宮城東的乾陽門街軍門前豎白旗誓師,宣佈尊代王楊侑為帝,起兵反抗隋朝。這一事件標誌著李淵正式開始了他的反隋鬥爭。
在現代,白旗主要代表投降。這一含義源自古代戰爭中使用白旗表示休戰、進行談判的做法,後來逐漸演變為投降的標誌。但李淵在隋末起兵反隋時豎起白旗誓師,這一行為背後蘊含著複雜的政治和軍事考量。白旗在當時並不代表投降,而是有著特定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