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在晉陽城宣佈起義後,時任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陽市)承的高德儒是一個典型的“死忠派”,誓死效忠隋煬帝楊廣,拒絕支援李淵,西河郡又是太原南下必經之路,成為李淵首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高德儒,西河郡人,因指野鳥為鸞鳳以取悅隋煬帝而臭名昭著。

在公元615年,高德儒時任隋朝親衛校尉(親衛校尉是宮廷中重要的軍事職位,主要負責宮廷的宿衛工作,是皇帝身邊直接負責安全保衛的官員),有兩隻孔雀飛集於寶城朝堂前,他與十餘同行者親見此景,為了討好隋煬帝,他上奏稱“有鸞鳳棲居,說這是隋朝的吉運,此地是隋煬的吉地。”

隋煬帝稱其“誠心冥會,肇見嘉祥”,因此詔獎他,並擢拜其為朝散大夫。還在“鸞鳳”棲處,建造了儀鸞殿,後來又委任高德儒為河西郡郡丞(相當於當今的市常務副市長)。

鸞鳳作為神話中的吉祥之鳥,其棲居之地通常被視為祥瑞之地,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榮耀和尊貴。高德儒因欺上瞞下、取媚取榮而遭到歷史的唾棄,在歷史中被冠以佞臣之名,也反映出隋朝末年政治腐敗和官員道德淪喪異常嚴重的情況。

公元617年六月五日,經過商議,李淵派任命長子李建成為統帥,次子李世民為副手,率兵前去攻打西河。不僅如此,他還特意下令讓太原縣令、土生土長的太原人溫大有與二人同行,並語重心長地對溫大有說道:“吾之愛子尚且年少,經驗不足,此次出征,還望先生能從旁協助參謀軍事要事。此行戰事的成敗得失,皆可從此舉之中窺得一二啊!”

要知道,此時這支部隊中計程車兵們都是剛剛集結而成的,尚未經歷過嚴格的訓練和檢閱。然而,李建成與李世民兄弟倆毫無架子,與這些士兵們同甘共苦,患難與共。每逢遭遇敵軍來襲,他倆總是毫不猶豫地衝鋒在前,奮勇殺敵,以身犯險。

行軍途中,每當路過道路兩旁的蔬果田地時,若不是透過正常購買途徑所得之物,哪怕再飢餓難耐,他們也絕不輕易取食一口。而若是發現有個別士兵偷偷盜走老百姓的蔬菜瓜果,李建成兄弟二人不僅不會嚴加責罰,反而會親自尋到那些蔬果的主人,如數給予賠償。對於那些犯錯計程車兵,他們也只是好言相勸,並不多加苛責。

溫大有看到李建成和李世民的仁義之心,也是面露敬佩之色。

溫大有道:“二位將軍所帶的義軍真乃仁義之師啊。”

李建成擺擺手:“溫大人過獎了,如今這支部隊新集結,還多有不足之處。”

溫大有:“李將軍,這正是你兄弟二人的高明之處。您想啊,這些士兵雖未經嚴格訓練和檢閱,但二位將軍與他們同甘共苦、患難與共,那士兵們必定對您二位死心塌地。每次敵軍來襲,兩位將軍總是身先士卒,奮勇殺敵,這是在以自身之勇激勵士氣。這是凝聚軍心的絕佳之道。”

李世民接著說:“我們兄弟也覺得,一支隊伍,若沒有高昂計程車氣,即便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也難以發揮最大戰鬥力。我們這樣做,是希望能讓士兵們懂得忠義。”

溫大有又言道:“李將軍深謀遠慮。不過,將軍之仁善也不可或缺。行軍途中,不取民物,這已是極高品德。然那些偶爾犯錯偷拿百姓蔬果計程車兵,二位輕言相勸且賠償百姓,將軍此等胸懷,定能讓百姓傳頌。但臣以為,雖好言相勸值得稱讚,但該有的適當懲戒是還需要有的,畢竟紀律嚴明,方能行穩致遠;規矩端正,才可步步為營啊。”

李建成點了點頭,答道:“溫將軍,我也曾思索過。但考慮到隊伍急行,他們大多是因為飢餓隨手摘取瓜果充飢,且初入軍旅不知剋制。我只怕嚴苛懲戒會寒了士兵之心。”

溫大有道:“殿下,臣理解殿下的顧慮。但若無懲戒,一來軍紀鬆弛,日長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