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事?”

此時,正在值守的裴虔通等人聽到皇帝的詢問,心中一緊。

裴虔通迅速定了定神,恭敬地回答道:“陛下,可能是草料場失火了,外面的人一起去救火呢。”

他的聲音儘量保持著平靜,但內心卻十分緊張,害怕被楊廣識破謊言。

隋煬帝此時如籠中困獸,宮中與外界隔絕,值守之人又都是自己的心腹,他相信了裴虔通的話。

而此時,在宮城外,宇文智及和孟秉也已經集合了一千多人。

他們站在大街上,宇文智及目光陰鷙地看著周圍的人,心中滿是對權力的渴望。他率領千餘人馬行進至江都宮門處,正遇到負責警衛的虎賁馮普樂在此巡邏。

隋朝的虎賁是一個重要的軍事職務,主要負責保衛皇宮和皇帝的安全,類似於今日的中央警備團團長或衛戍區司令員。虎賁一詞起源於《周禮》,最初是指負責執掌如老虎般勇猛的將士,主要負責皇帝的安全和出行時的護駕。在隋朝,虎賁被設定為虎賁郎將,屬於正四品官職,下轄虎牙郎將六人,副郎將六人,主要負責宮門屯兵和皇宮的警衛工作。

宇文智及把目光投向馮普樂,嚴厲地說:“如今形勢緊急,你若不想死,就按照我的吩咐,帶領士兵分守大街小巷。”

馮普樂心中雖有猶豫,但在宇文智及的逼迫下,也只能照做。

燕王楊倓察覺到了宮中的異樣,得知是軍中暴動,他心急如焚。

燕王楊倓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長子,字仁安。他因聰明英俊,在煬帝之孫中最受偏愛,常置於身邊。楊倓好讀書,重儒學,每至母親忌日,都終日嗚咽流涕,隋煬帝聽聞後愈發鍾愛他。然而,在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前,楊倓察覺到情況有異,欲進宮面奏隋煬帝告變,但被守衛宮殿的人阻礙,奏聞不達,最終被宇文化及殺害,時年十六歲。

趁著夜幕掩護,燕王偷偷地溜到芳林門,芳林門位於江都宮的東側,是江都宮的主要城門之一,芳林門旁邊有條側水竇。

側水竇是古代城牆下開鑿的水道,主要用於排水和防禦,相當於今日城市中的排水管網。

這條側水竇連線著江都宮芳林門與玄武門的水道。因擔心在道路上遇到叛軍,燕王顧不得排水道的狹小潮溼,附身在黑暗中艱難地爬行,心中不斷祈禱著能夠及時趕到宮內解救皇帝。

終於,燕王楊倓爬到了玄武門。他知道事情緊急,若是直接闖入必然會引起懷疑,於是他眼珠一轉,想出一個計策。

他假裝驚慌失措,敲打著玄武門,大聲喊道:“宮內值守,我是孫兒楊倓,突然中風,命在旦夕,請允許我當面辭別陛下。”

燕王楊倓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突兀。

裴虔通等人在宮牆內聽到喊聲,心中一驚。但他們互相看了看,心中立馬都有了決定。他們不想因為一個燕王而打亂計劃,於是立即命親信直接把楊倓抓住囚禁了起來。

三月十四日,天還未亮,黑暗如同一塊巨大的幕布籠罩著大地。

司馬德戡帶領叛軍來到玄武門,將部分騎兵交給裴虔通,讓他帶領這些人去替換江都宮門各門的衛士。

裴虔通帶著幾百騎兵從玄武門一路趕至成象殿。

成象殿是江都宮的正殿,位於江都宮的中軸線上,是宮中的主要禮儀和活動中心。

成象殿中靜謐得讓人害怕,守衛計程車兵正在巡邏。突然看到一群不認識的兵將們披盔戴甲而入,心知不妙,守衛們大聲呼喊有判賊。

裴虔通心中一驚,但他很快鎮定下來,他深知此時必須要掌控局面。於是他不再猶豫,迅速命領所帶士兵關閉各個城門,只開啟東門。這些宮中守衛突然遭遇這樣的變故,心中滿是恐慌,自知寡不敵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