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眼光犀利,依將軍之策,必有勝算!”

戰鬥的號角吹響,唐軍如離弦之箭衝向敵軍。李世民身先士卒,他手持長槍,一馬當先衝入敵陣。他的眼神專注而冷酷,心裡只有一個信念:殺敵取勝!

薛仁杲計程車兵們看到唐軍如此勇猛,一開始還試圖抵抗。 “兄弟們,殺啊!今日取了李世民的人頭,榮華富貴就在眼前!”

薛仁杲的將領大聲呼喊著鼓舞士氣。

但唐軍毫不畏懼,他們緊密配合,騎兵的機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支騎兵曾會同突厥援軍騎兵多次站惡戰沙場,戰鬥經驗十足。

戰場上,喊殺聲、刀劍碰撞聲震耳欲聾。唐軍將士們心中懷著對勝利的渴望,每一次揮刺都充滿力量。

“看,李世民就在前面,殺了他!”有敵軍認出了李世民,紛紛朝著他圍攏過來。

李世民毫無懼色,他大喝一聲,手中長槍舞得密不透風,幾個靠近的敵軍瞬間被他挑落馬下。

“吾等為大唐而戰,豈會懼你們這群烏合之眾!”李世民心中想著,更加奮勇殺敵。

在唐軍騎兵的衝擊下,薛仁杲軍隊的側翼很快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在催戰鼓擊響的第一聲,李靖等將領便立即率領步軍衝鋒跟進,開始圍殲敵軍。

薛仁杲計程車兵們面對潮水般湧來的唐軍,開始慌亂起來。

“不好,敵軍太強,快撤!”薛仁杲看到形勢不妙,大喊道。他計程車兵們開始狼狽逃竄。

李世民乘勝追擊,唐軍一路追殺。薛仁杲的軍隊在慌亂中丟盔棄甲,被斬殺者達數千人。

李世民望著潰敗而逃的敵軍,決定不給敵軍喘息之機。 “追!絕不能讓薛仁杲有捲土重來的機會。”李世民果斷下達追擊的命令。

於是,唐軍一路追擊薛仁杲到壠坻,也就是今天的陝西隴縣和甘肅清水、張家川之間的六盤山附近。

六盤山南端主要位於甘肅省,延伸至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境內。六盤山是一座具有顯著地理和文化意義的名山,其南北走向,綿延200餘公里,不僅是中國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也是歷史上多民族聚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區域。

六盤山南北狹長,北起寧夏固原寺口子,南至寧夏回族自治區南界,與甘肅的隴山相連,是古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地,歷代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同時,這裡也是北方遊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結合部,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

六盤山又稱隴山,是同一山脈的不同稱呼。六盤山脈的命名來源於其地勢險要,曲折盤旋,須經六重盤道才能到達山頂。這一名稱可能源於古代,有“絡盤”的方言轉音之意。

1935年,毛澤東同志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寫下了《清平樂·六盤山》,使六盤山名揚海內外。今日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老龍潭、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等,是休閒度假、探險科考的理想之地。

此時唐軍已連續追擊一百二十餘里,考慮到長途奔襲計程車兵已疲憊不堪,且再追下去可能會陷入敵軍的埋伏之中,李世民這才下令返回。

李世民退軍後,薛仁杲率殘軍狼狽撤回隴右。在隋朝末年和唐朝初年,隴右地區是薛舉父子割據勢力的根據地。

在古代,隴右通常指的是黃河上游及其支流渭河、洮河、黃河等流域的廣大地區,涵蓋了今天的甘肅省大部分地區。這一地區在歷史上一直是軍事和經濟上的重要地帶,是中原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的重要通道。

這場戰役的勝利對於唐王李淵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時,局勢紛繁複雜,各方勢力相互角逐。李世民的這一勝利不僅大大打擊了薛仁杲的勢力,鞏固了李唐政權在西部的統治,更彰顯了唐軍的強大戰鬥力。這使得更多原本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