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成人之美的楊玄感之亂(第4/5頁)
章節報錯
同的數字。有資料提到楊玄感家族被誅殺的人數達到多人,而更為具體的記載指出,楊玄感曾經分發朝廷糧食給農民,這些人也被屠殺,僅洛陽附近就殺百姓6000多人
至於李密,正史對於其在楊玄感兵敗後的具體經歷並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根據一些史料和傳記,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他的一些情況。楊玄感兵敗後,李密被隋軍生擒,準備押往高陽由楊廣親自監斬。在押送途中,他透過賄賂監軍成功逃脫。逃脫後,李密在鄉間隱姓埋名,過了一段顛沛流離的生活。大業十二年(616年),李密透過他人介紹,加入了瓦崗軍,並憑藉其才智和謀略,逐漸在軍中嶄露頭角,具體情況,咱們後面再講。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楊玄感密謀叛亂之時,李淵在同年被派往弘化郡(今甘肅慶陽市)擔任留守,在得知楊玄感造反的訊息後,他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正在江都乘坐奢華的龍舟,沿途炫耀其權力和財富的隋煬帝報告,並建議煬帝迅速派兵鎮壓。這一舉動顯示了李淵對時局的敏銳洞察力和判斷,沒有跟風起兵叛亂,可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至於李淵是怎麼得知楊玄感叛亂的,史料中並無記載,但結合史料分析,李淵與楊玄感同屬於關隴集團,關隴集團內部人員的關係錯綜複雜,我們只能推斷李淵是在關隴集團內部人員進行情報交流時,間接得知了楊玄感的叛亂。同時,這也反映出楊玄感的叛亂確實是籌備不足、思慮不周,涉及到滅九族的天大事情,他連最基本的情報保密工作都做不到,又豈能得勝?
經查閱正史,在楊玄感叛亂期間,隋煬帝楊廣並未直接任命李淵去平定叛亂,李淵在楊玄感叛亂前後進行的一系列動作,更多地是基於他自身的野心和對當時隋朝末年動盪局勢的分析。
但“告密”這件事,的確從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他和隋煬帝楊廣之間漸行漸遠的關係,對李淵自身的發展,謀劃到了大好機遇。作為楊玄感叛亂的告密者,李淵當時又是基於何種考慮呢?他心中必定是經過千百遍的兼權尚計、研精覃思之後才做出了告密的決定。
筆者認為,從職業道德來講,李淵作為皇親重臣,在他人造反之際,他的立場就是世人評價其忠奸的最根本的標準。作為隋朝的一名官員,他首先需要效忠於朝廷。楊玄感是一名叛亂者,企圖推翻朝廷,面對這種政治立場上的衝突,李淵告密是理所當然的。
在維護家族利益方面,李淵家族在當時具有很高的地位和聲望,李淵需要確保家族的安全和穩定。他作為皇親國戚,如果楊玄感的叛亂成功了,很可能會波及到其家族的利益,甚至可能丟掉性命。因此,李淵站在家族利益的角度,選擇告密是合情合理的。
在個人野心這件事上,根據一些史料記載,李淵在做出告密的決定時,很可能也在為自己謀取政治機會,他沒有趁人之危跟風起兵亂起來,估計也想到了“在自己不夠強大的時候,要學會隱藏自己”的這句話,而且告密可以使他重出江湖,重新取得隋煬帝的信任,甚至獲得更高獎賞和地位,為將來進一步發展自己的勢力做好鋪墊。
在軍事實力的對比上,李淵透過綜合分析,雖然當時的楊玄感具有一定的實力,但與隋朝相比,實力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而李淵當時可以說還不具備什麼軍事實力,他認為告密之後,朝廷可以迅速平定叛亂,那麼他的告密之功,必定會緩和隋煬帝楊廣對他的猜疑。
從結果來看,李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賭對了人生。楊玄感叛亂後,出於軍事防禦、鞏固後方的考慮,隋煬帝楊廣命令李淵繼續擔任弘化留守,李淵臨危受命,負責防備和抵禦當時的叛軍,同時也有了發展自己實力的機會。
所以說,楊玄感的叛亂成就了李淵潛神嘿規、養精蓄銳之美。李淵能否把握這難得的天賜良機,讓我們繼續關注接下來瞬息萬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