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李世民以賢德治軍,引得貴人良將紛紛相助(第3/5頁)
章節報錯
我是特意來幫敦煌公的!”
李世民聽後連忙道謝,他帶著姐姐和姐夫進入軍帳,聊了很久才出來。李世民看到姐姐帶來的娘子軍,看上去個個精神抖擻,軍姿嚴整,在他們出營帳之前,絲毫不亂,在姐姐的嚴格訓練下,果然都是精兵強將。李世民在心中不由得給姐姐點了一個大大的贊。
接著,李世民又和柴紹簡短交談了幾句,然後下令讓這支娘子軍部隊左右駐紮。柴紹的營地在左邊,李氏的營地在右邊,各自搭建起軍帳並帶領部隊駐紮下來。
第二日,軍卒向李世民報告,稱扶風郡丘師利、丘行恭兄弟二人帶領部隊前來投靠,現在營寨外等候。
李世民早就聽聞兄弟二人是文韜武略、智勇雙全之人,立即率眾將前往營門迎接丘氏兄弟和他們的隊伍。
丘師利,字行則,河南洛陽人。隋末,面對群寇擾亂家鄉渭濱縣,舉兵保衛家園;歸附唐王李淵,隨後參與了多場戰役,為唐朝的建立和統一做出了貢獻。丘師利在唐朝被封為郿城縣公,曾任扶風道招慰大使、柱國、左驍衛將軍等職,最終在貞觀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二歲。
丘師利不僅在軍事上有著卓越的貢獻,其家族成員在唐朝也都有著不俗的成就,丘師利的兒子丘英起,曾隨侯君集討伐高昌,後擔任左屯衛龍泉府果毅都尉。
丘師利的弟弟丘行恭,與他一起聚兵起義,歸順李世民後,丘行恭被任命為光祿大夫,在唐朝建立過程中,丘行恭參與了平定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的戰役,屢建戰功。他還參與了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部將等。最著名的貢獻是在邙山之戰中,李世民單騎突圍時,丘行恭單槍匹馬救出了李世民,展現了其勇猛非凡。作為李世民的重要支持者,丘行恭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丘行恭生性嚴酷,與同僚關係緊張,多次因手段殘酷而遭彈劾。但他對李世民忠心耿耿,多次被免職後又能官復原職。丘行恭在李世民和李治時期都得到了重用,最終升任右武侯大將軍,冀、陝二州刺史,並以80歲高齡去世,追贈荊州刺史,諡號襄,陪葬於昭陵。
丘行恭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不僅在戰場上建立了赫赫戰功,還在唐朝的政治舞臺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儘管性格上有爭議,但他的貢獻和歷史地位是不可否認的。
丘氏兄弟二人的家鄉渭濱縣又稱眉縣,位於今天的陝西省眉縣境內,眉縣位於關中平原西部,秦嶺北麓,渭河穿境而過。眉縣建置始於戰國時期,境內有白起城。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設為武功縣,秦滅六國後實行郡縣制,於今眉縣渭北設眉縣。此後,眉縣歷經多次更名和行政區劃調整,最終在1961年恢復眉縣建置。
眉縣以新材料、紡織、食品加工、裝備製造四大產業為支柱產業,以鈦材料、生物產業、智慧機器人、電子資訊、新型建材為新興產業,以康養旅遊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為主導。
眉縣還是中國公認的“三鄉”,即中國酒文化之鄉、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青銅器之鄉。眉縣民間藝術形式源遠流長,種類繁多,如臉譜、剪紙、刺繡、皮影、泥塑等。
眉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如太白山國家森林公園、紅河谷旅遊景區、扶眉戰役紀念館、張載祠等,讀者朋友們有時間可以前往感受自戰國至今的眉縣人文、風景和歷史。
李世民將丘氏兄弟二人領回營帳。
營帳內,佈置簡潔卻透著一種沉穩的氣勢。李世民坐在主位上,眼神中帶著歡喜與友善,他先開口說道:“二位英雄前來投靠於我們義軍,我甚是欣喜。我曾聽聞二位在家鄉起兵,此等義舉定有不凡緣由。”
丘師利恭敬地行了一禮,回答道:“將軍,如今隋室衰微,天下大亂,各地盜賊紛起,我們的家鄉也未能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