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從李素立與李綱的納諫 看李淵的治國之道(第3/5頁)
章節報錯
由於工作內容與文化知識密切相關,勝任之人往往需要具備一定的經學、史學、文學等方面的素養。許多出身於科舉士子或文學世家的人有機會擔任此職,也是他們步入仕途的一個重要起點。
李淵聽得李世民彙報後,仍不滿意,說道:“此職雖清貴但不重要。”
最終,李素立被提拔為侍御史,成為朝廷重臣。侍御史仍是御史臺正八品下官員,相當於當今紀檢監察機構的副科級監察官。
李素立又是李義深的曾孫,李義深在北齊歷任多個職位,在不同的地方和部門任職,其家族在隋唐之際頗有聲望。因此,當時李素立的晉升也讓朝中眾人看到了李淵對於前朝舊臣家族和法度的重視。
提拔李素立後,皇帝李淵同時任命舞胡安比奴為散騎侍郎。這一決定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安比奴是來自西域的胡人,擅長舞蹈,其表演深受李淵喜愛。
不久前,李淵在宴會上觀賞了安比奴的舞蹈後,對其才華大為讚賞,隨即下令任命他為散騎侍郎,位列五品官。散騎侍郎這一官職在隋朝時已設立,唐朝沿襲了隋朝的制度並有所發展。在唐初的政治架構中,它有著明確的職責和地位。
唐朝建立初期,需要構建一套完善的官僚體系來管理國家事務。散騎侍郎的設立,一方面是為了滿足朝廷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體現唐朝對傳統官職制度的繼承和發展,以彰顯政權的正統性。散騎侍郎的主要職責之一是陪侍皇帝左右,隨時準備回答皇帝提出的各種問題,為皇帝提供諮詢和建議。他們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以便在皇帝決策時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在朝廷的重要會議和決策過程中,散騎侍郎也有權參與討論。他們可以就國家大事、政策制定等方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與皇帝和其他官員共同商議決策。由於散騎侍郎多為有文化素養的官員,他們還承擔著一些與文化和禮儀相關的事務。例如,參與宮廷文化活動的組織和安排,協助制定和推行禮儀制度等。
在唐初的官品體系中,散騎侍郎為從三品。這一品級表明其在官員體系中處於較高的位置,僅次於一些重要的宰相和高階官員。由於散騎侍郎能夠接近皇帝,參與朝廷的核心決策,因此他們在政治上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同時,作為皇帝身邊的近臣,他們也備受其他官員的尊重。由於需要具備廣泛的知識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任職散騎侍郎的人員通常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們大多出身於世家大族或有良好的教育背景,熟悉儒家經典、歷史典故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知識。能夠擔任散騎侍郎的官員一般都有一定的政治經驗。他們可能在地方或中央的其他崗位上任職過,對國家事務有一定的瞭解和處理能力。散騎侍郎的參與為皇帝提供了更多的智囊支援,有助於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他們在朝議中的討論和建議,對唐朝初期的政治制度建設和政策制定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其在文化和禮儀事務中的作用,能夠促進唐朝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他們對文化活動的組織和禮儀制度的推行,豐富了宮廷文化生活,也對社會的文化風尚產生了引導作用。
當時,四十六歲的禮部尚書李綱對皇帝李淵封任安比奴為散騎侍郎一職深感不安,他心中暗想:“舞胡雖有一技之長,但豈能與士人同列?此舉恐有損朝廷威嚴。”
李綱出身名門,在隋朝時就有較高的聲望。唐朝建立初期,李綱憑藉其威望和才能,為李淵的政權提供了重要的支援。他憑藉自己在士林中的影響力,協助李淵招納人才、安撫人心,對唐朝初期的政權穩定起到了積極作用。例如,他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吸引了許多有識之士投身到唐朝的建設中來。
李綱擔任禮部尚書期間,負責制定和完善唐朝的各種禮儀制度。這與李淵作為皇帝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