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決定遷都丹陽,欲割據江東自保不久,江都的問題便開始逐漸暴露出來。

江都的真實情況正如李桐客的判斷,因為隨隋煬帝前來江都的人員眾多,僅軍兵衛隊就有數萬,在此駐紮已長達兩年之久,江都的糧食儲備基本已經耗盡。且隨駕的驍果軍隊衛士大多為關中人,他們遠離家鄉,長時間客居他鄉,在這種生活困窘以及對故鄉深切思念的狀況下,看到隋煬帝並沒有迴歸的跡象,很多人心中便萌生了叛逃回鄉的想法。

隋軍中的郎將竇賢敏銳地察覺到,迴歸家鄉這種情緒在眾多驍果將士中逐漸蔓延,他知道自己也無力改變這種大局,於是索性率領自己麾下的人馬,瞅準機會向西逃走。

隋煬帝得知此事後,十分惱怒,當即派遣騎兵前去追擊,竇賢被追上後,慘遭斬殺。

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端,隋軍之中逃亡的勢頭並未得到遏制,仍有許多人試圖離開,這讓煬帝憂慮不已。

虎賁郎將扶風人司馬德戡,在隋煬帝身邊一直備受寵愛,也是驍果軍的核心人物。

當時司馬德戡統領萬餘驍果軍駐紮於江都城內,直接負責皇帝的護衛工作。驍果軍是隋煬帝大業九年招募的一支禁衛軍,以勇猛善戰著稱,是隋朝從義務兵役制向募兵制轉變的重要標誌,驍果軍類似僱傭軍,相當於楊廣的私人衛隊,以應對當時複雜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驍果軍成員享有豐厚的軍餉和免稅免役的待遇,吸引了大量遊俠、豪強加入。

司馬德戡,扶風郡雍縣(今陝西鳳翔縣)人,出身貧寒,幼時貧困,以屠豬為生。但憑藉個人能力和戰功,逐漸升至武賁郎將的高位,深得隋煬帝楊廣的寵信。

煬帝命他率領驍果衛士駐紮在江都東城。司馬德戡本身也是關中人,他的內心同樣有著對故鄉的強烈思念以及對局勢的擔憂。他有兩個相交甚好的老鄉,他們是虎賁郎將元禮和直閣裴虔通,這二人都是隋煬帝的護衛長,與司馬德戡關係密切。

一日,三人湊在一起商議起來。司馬德戡憂心忡忡地說:“如今這驍果營中的大多將士都想逃回故鄉,我若將這個情況告知陛下,恐怕他會認為我有煽動之心,可能會先把我處死;可我若不說,等到事情真的發生了,那可是滅族的大罪啊。這該如何是好呢?而且我還聽聞關內已經淪陷敵手,那個李孝常在華陰竟然叛變了,陛下囚禁了他的兩個弟弟,甚至還想要斬殺他們。你想啊,我們這些人的家屬都在西邊,如果受到此事的牽連,這種情況下誰能沒有顧慮呢?”

李孝常我們前文提到過,他是隋朝大將李圓通的兒子,唐高祖李淵的族弟,曾任華陰縣令,掌控永豐倉。李淵起兵反隋後不久,李孝常主動將永豐倉獻給李淵。

元禮和裴虔通聽後,不禁面露懼色。元禮趕忙問道:“既然如此,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司馬德戡略作沉思後說道:“如果我們眼睜睜看著驍果衛士逃亡,那不如就和他們一起走吧。”

元禮和裴虔通聽聞此言,覺得似乎是當下唯一可行的辦法,便齊聲應道:“好!”

於是這三人開始在驍果營中互相招呼串聯,一時間,他們的陣營不斷壯大。

這其中有內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將趙行樞、鷹揚郎將孟秉、符璽郎牛方裕、直長許弘仁、薛世良、城門郎唐奉義、醫正張愷、勳侍楊士覽等人都紛紛加入到這個密謀的團體之中。

隋朝時,內史舍人屬於正六品上的官員,後升級為從五品。與今日的高階秘書或政策研究員有相似之處,主要負責起草和稽核重要文書,參與決策過程等工作。

虎牙郎將,主要負責統領軍隊,相當於現代的旅長或特種部隊指揮官,負責指揮一個旅級單位或特種部隊,負責戰鬥任務和宮廷警衛工作。

鷹揚郎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