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隋將王世充新春再敗,助力李密成就隋末第一梟雄之位(第3/5頁)
章節報錯
被雨水溼透。那寒冷彷彿能穿透骨髓,許多士兵的身體漸漸失去了溫度,在道路上一動不動地倒下。
王世充計程車兵們在這一夜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凍死者以萬數計。王世充獨自帶著數千人到達河陽後,他的心中充滿了愧疚。他覺得自己辜負了隋朝對他的信任,也對不起手下死去計程車兵。於是,他再次把自己關進獄中,派人向越王侗請罪。
越王楊侗考慮到當時的局勢,他覺得還需要王世充來穩定局勢,於是派遣使者前去赦免了王世充的罪行,並召他回東都。見到王世充後,楊侗還賜予他大量的金帛和美女,想要安撫他。
王世充回到東都後,開始派人重新整頓自己剩餘的軍隊。他從各個地方收集那些失散計程車兵,並且對一些受傷或者走散後心灰意冷計程車兵進行勸說。在王世充的苦心經營下,他最終又收集到萬餘人,駐軍於含嘉城。
含嘉城始建於隋大業元年(605年),位於隋唐洛陽城東北角,是隋朝時期用於儲存糧食的大型國家糧倉。含嘉城與隋唐洛陽城同時建成,是隋煬帝為了儲藏京都以東州縣的糧食而建立的。隋末唐初,含嘉城範圍內並沒有糧倉,含嘉倉是在唐太宗貞觀年間至唐高宗永徽年間(約627—655年)後才建立,晚於含嘉城的建成年代。
含嘉城作為一個糧倉,其建築特點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糧食儲存的深刻理解和技術智慧。城內的糧窖設計精巧,採用了多重防潮、防腐、防火措施,以確保糧食長期儲存。例如,糧窖的底部經過夯實和火燒處理,以減少溼氣上升,窖底鋪設了厚厚的草木灰和木板,再鋪上席子和穀糠,形成多層的防潮層。此外,糧窖的四周還種有樹木,透過觀察樹木的生長情況來判斷糧倉內的溫度和溼度,這種生態監測方法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含嘉城不僅是一個糧倉,也是隋唐洛陽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管理,對於當時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王世充再次被李密打敗,對當時瓦崗軍和隋軍之間的戰局產生了重大影響。同時也體現出王世充指揮作戰能力不足,指揮缺乏全面統籌性。
王世充讓諸軍各自造浮橋的策略看似靈活,實則缺乏整體的指揮排程。這導致各軍各自為戰,浮橋建成的時間無法統一。當一部分軍隊已經開始進攻時,其他軍隊可能還在橋上或者尚未完工,這使得整個軍隊的進攻節奏完全被打亂。
在戰鬥過程中,他對戰場的局勢缺乏準確的判斷和及時有效的指揮調整。當王辯突破李密外柵,李密營地陷入混亂時,他沒有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擴大戰果或者鞏固勝利的機會,反而下達了鳴角收眾的指令,這一決策直接導致了士兵們的混亂和潰敗。
隋朝軍隊協作與應變也是這次戰敗的主要問題。
各軍在建造浮橋和渡河進攻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協同作戰能力。從浮橋建造到進攻推進,沒有形成一個緊密配合的整體。在遇到李密的反擊時,士兵們缺乏應對突發情況的訓練和默契,容易造成恐慌和混亂。
另外王世充的軍隊組成比較複雜,在幾次與李密瓦崗軍作戰失利後,一直在補充兵力,這些兵力包含不同地區和不同背景計程車兵,在統一指揮和協調行動上存在一定的困難。一旦出現危機情況,難以迅速形成有效的抵抗力量。
還有就是王世充的輕敵心理,剛抵達前線時,首戰擊敗了李密駐軍,可能因此產生了輕敵心理。他沒有充分考慮到李密雖然暫時處於劣勢,但仍然具備很強的反擊能力。他對李密的防禦和對戰局的應對策略估計不足,認為可以透過一次突然的進攻徹底擊敗李密,而忽略了李密可能會利用他的進攻失誤進行反擊。
這一次的失敗對王世充的勢力打擊巨大。他的軍隊人數銳減,精銳力量損失慘重。這不僅削弱了他的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