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唐王李淵唯恐李密進駐洛陽城,假意救援東都瘋狂擴張領地(第1/5頁)
章節報錯
上一章咱們講到李密佔據金墉城,距入主洛陽城號令天下近在咫尺,離他的皇帝夢僅有一步之遙。
長安城內,大丞相府武德殿內,氣氛凝重。
李淵在長安城中的大丞相府辦公地點是武德殿。武德殿不僅是李淵處理政務的地方,也是唐朝初期政治活動的重要場所,見證了唐朝的建立和早期發展。
唐王李淵坐在府堂正中,謀臣、將官們分坐兩旁,他們正在探討李密窺取東都之事。
裴寂上前一步,恭敬地奏道:“唐王,那李密如今勢大,若真讓他攻入洛陽,必將成陛下逐鹿天下的大患。洛陽乃天下之中,城郭堅固,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得之可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等良機李密不會放過。我們必須有所行動啊。”
李淵微微點頭,手輕敲著王座的扶手,緩緩道:“本王亦有此擔憂,可派誰去為好?這李密軍力強盛,若派軍不利,恐怕適得其反。”
一旁的李世民上前,眼神堅定而熾熱:“父王,兒臣願往。李密雖兵鋒銳利,但兒臣得知翟讓被他所害之後,瓦崗軍內部已軍心不穩,將士之間更是貌合神離。且洛陽城內隋兵雖困,但亦不會坐以待斃,兒臣願與大哥李建成帶兵前去,定能破敵。”
李建成看著弟弟,也趕忙說道:“父王,二弟說得對。我二人領兵出戰,相互配合,必能阻止李密攻入東都。兒臣在軍中亦有諸多經驗,此次定不辱使命。”
李淵看著自己的兩個兒子,心中既欣慰又擔憂。欣慰的是他們如此積極進取、忠心耿耿,擔憂的是戰場無情,萬一有失……但他知道,此事不容猶豫。
“本王亦知你們的決心,但你等也要小心。李密的瓦崗軍也不是等閒之輩,你們出兵之後,要以儲存實力為上,不可戀戰。洛陽之地,我們不可輕易讓與他人,但也不必強攻,只需能拖住李密的腳步便是大功一件。”
李建成、李世民朗聲道:“父王放心,兒臣明白。我們唐軍前去,定能讓李密首尾不能相顧。”
李淵微微頷首,目光中多了一絲讚許:“本王給你們撥調十萬精兵,你們可要小心應對。目前各方勢力盤踞,周邊局勢瞬息萬變,一切小心為上。”
公元618年正月十七日,李建成被封為撫寧大將軍、東討元帥,李世民作為副將,率領十萬(一說七萬)兵馬向東掠地,伺機奪取洛陽。
李淵此時做出派兵救援洛陽的戰略考量,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首先從戰略意圖方面來講,李淵剛佔據長安才兩個多月,新政權根基尚未穩固,派遣軍隊以救援洛陽為名,實際上是為了鞏固自己在關中的統治地位,並試圖在天下大勢中佔據有利位置。
另外的目的也很明確,是為了防止李密佔據洛陽。李密若成功攻佔洛陽,將成為李淵統一天下的重大威脅。因此,李淵希望透過救援行動,阻止李密進一步擴張勢力。
從軍事力量方面講,此次唐軍出征,間接的給洛陽的隋軍“打氣”鼓勁兒。畢竟唐王李淵扶持的皇帝也是隋朝朝廷的後代,李淵尚未自立門戶,嚴格來講唐軍暫時還是隋朝的軍隊,唐軍“救援東都”的口號喊響之後,確實延緩了李密的進攻洛陽的時間,洛陽方面也暗存僥倖之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洛陽守軍計程車氣。
唐軍出征後,透過一系列小規模的戰鬥,李建成、李世民兩人率領的大軍成功牽制了李密的部隊,使其無法全力攻打洛陽,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洛陽的安全。
從政治方面來看,此時唐軍的軍事行動,再次展示了李淵的仁德形象,以救援為名出兵,符合儒家倡導的仁德之舉,展現出“李淵忠於國家的情懷”,有助於提升李淵在天下人心中的形象,為後續的統一戰爭贏得更多支援。
另外,唐軍出征後,按照李淵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