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李軌稱帝王軌降唐,唐高祖女婿趙慈景戰死蒲坂城(第3/7頁)
章節報錯
”
話音剛落,侍中李密出列奏道:“陛下,臣以為不妥。薛舉及其子薛仁杲勢力之所以敗亡,正是因其殘害無辜,失盡人心。今陛下初定天下,當以仁德服人。若效其暴行,恐失天下歸心。”
李密雖已歸順大唐,但言語間仍帶著幾分昔日在瓦崗寨時的傲氣。
李淵沉吟片刻,目光掃過殿中群臣。裴寂、劉文靜等重臣紛紛點頭稱是。皇帝終於開口道:“李卿所言極是。傳朕旨意,只誅首惡,餘者皆赦。”
這時,李密又上前一步:“陛下,臣願往豳州迎接秦王凱旋。”
李淵略感意外,但仍點頭應允。
三日後,豳州城外。秋風蕭瑟,黃葉紛飛。李密立於城樓之上,望著遠處漸近的旌旗,心中五味雜陳。他想起自己當年在瓦崗寨時的風光,如今雖位居高官,卻總覺得壯志未酬。
忽然,遠處傳來震天的馬蹄聲。只見秦王李世民大軍如黑雲壓境,當先一騎白馬銀鞍,正是李世民。李密不由得眯起眼睛細看,只見這位年輕的秦王雖經戰陣,卻不見疲態,反而神采奕奕,舉手投足間自有一股王者之氣。
待李世民近前,李密連忙下城相迎。兩人相見,李世民翻身下馬,拱手道:“李公遠道相迎,世民愧不敢當。”語氣謙和,卻自有一股威嚴。
李密心中一震,連忙還禮。他細細打量面前的秦王,只見其眉宇間英氣逼人,舉手投足間既有武將的豪邁,又不失文人的儒雅。回想起自己當年在瓦崗寨時的意氣風發,不禁再次暗自感嘆。
當夜,李密與隨行的殷開山對飲。酒過三巡,李密低聲嘆道:“開山啊,今日一見秦王,方知何為真龍天子。觀其氣度,察其言行,遠非常人可比。若非如此英主,又怎能平定這天下大亂?”
殷開山舉杯道:“李公所言極是。秦王不僅用兵如神,更難得的是胸懷天下,愛民如子。此番平定薛仁杲,對降卒皆以禮相待,百姓無不稱頌。”
李密默然,望著杯中酒水,若有所思。窗外秋風呼嘯,捲起滿地落葉,彷彿在訴說著這亂世將終,一個嶄新的時代即將來臨。
十一月二十二日,李世民按照皇帝李淵的旨意,把薛仁杲押解到長安,在長安城的鬧市將薛仁杲等數十人斬首示眾,薛仁杲時年二十一歲。
薛仁杲的死標誌著西秦政權的徹底滅亡,唐朝解決了西北地區的威脅,為後續的統一戰爭進一步創造了有利條件。
薛仁杲被唐朝處置後,其麾下投降的羌族首領旁企地(又稱旁企地羅)得以保全性命,留居長安城。旁企地原是西北地區羌族首領,薛舉割據金城時,他率領羌族勢力投靠了薛舉。唐朝朝廷出於對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穩定的考慮,決定留其性命,但將其強制安置在長安,並對其進行了監視居住。
平定薛舉父子叛亂後,皇帝李淵對秦王李世民及其麾下西征將士論功行賞,大加封賜,賞賜因忠義未降薛舉的常達帛三百段。追贈壯烈戰死的劉感為平原郡公,諡號為忠壯。
皇帝李淵犒勞將士時,趁機對群臣說:“諸位共同輔佐擁戴朕成就帝業,如果天下太平,你們可以一起保住富貴。假使讓王世充得逞,你們難道還有子孫後代嗎!像薛舉父子君臣那樣的下場,難道不可以作為前車之鑑嗎!”
之後,李淵命令因為淺水原戰敗而被除名的劉文靜、殷開山都恢復官職。任命劉文靜為戶部尚書,兼任陝東道行臺左僕射;恢復殷開山的爵位。
與此同時,唐朝朝廷又下詔任命員外散騎常侍姜暮為秦州刺史。
唐初的秦州,即今天的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是隋唐時期隴右地區的重要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薛舉在618年攻克秦州,並以秦州作為西秦政權的都城,這顯示了秦州在當時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