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隋將王世充與李密瓦崗軍黑石之戰,攪亂歷史的走向和時局(第1/3頁)
章節報錯
李淵在長安城春明門西北營寨中聽說了蕭銑被擁立為梁王的訊息,不禁感嘆後生可畏。
此時李淵周邊的割據勢力主要有河北地區的竇建德,建立了夏國,稱雄河北;蕭銑,在羅縣稱帝,國號梁,控制著岳陽等南方地區;杜伏威佔據江南地區稱帝,建立宋國。李密在洛口稱帝,建立魏國,直接威脅著洛陽。
前文我們講過,隋將王世允等奉隋煬帝楊廣之命,集結兵力攻打洛水北岸的李密瓦崗軍,兩軍隔著洛水對峙。
公元617年十月二十五日,王世允率軍渡過洛水,在黑石紮寨。而此時的李密軍隊駐紮在洛口倉城,洛口倉城位於黑石的東南方向,距離黑石約十公里。洛口倉城,也稱興洛倉,位於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東北方向,具體在河洛鎮七里鋪村東原上。
隋朝時期的黑石,根據歷史記載,位於今天的河南省鞏義市西南方向,洛河以東的地區。黑石所在的地區,如今是河南省鞏義市的一部分。鞏義市位於河南省鄭州市,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軍事要地。黑石關是古代汴洛要衝,也是著名的古戰場之一。黑石不僅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地理位置至今仍然對當地的文化和經濟發展產生著影響。
隋朝洛水,即南洛水,主要指的是流經河南的一段河流,對隋唐時期的歷史和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洛水發源地在陝西省洛南縣洛源鄉。流經河南省的盧氏縣、洛寧縣、宜陽縣、洛陽市,至偃師區楊村附近與伊河匯合,稱為伊洛河,最終在鞏義市洛口以北注入黃河。
隋朝時期,洛水成為隋唐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通濟渠的起點即在洛陽,引洛水灌溉農田,對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洛陽因地處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是隋唐時期的都城,洛水的存在對於洛陽成為政治、經濟中心至關重要。
洛水與黃河交匯的地區被稱為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洛水作為隋唐大運河的核心,不僅促進了當時的經濟交流,也成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更是當時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重要象徵。
十月二十五日深夜,月色被烏雲遮得嚴嚴實實,黑沉沉的洛水在幽暗中宛如一條巨蟒蜿蜒流淌。
王世充率領著他的大軍,悄悄地連夜渡過了洛水。那馬蹄聲和腳步聲在寂靜的夜裡雖然極力壓抑,卻仍彷彿是黑暗中的悶雷,緩緩靠近黑石這個戰略要地。到達黑石後,他迅速指揮士兵紮營。營帳在黑暗中一頂頂豎起,如同一座座黑色的堡壘。
第二天清晨,陽光剛剛灑落在洛水之上,王世充就開始精心部署兵力。他把軍隊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士兵被安排在營地的各個關鍵位置,嚴陣以待,守護著大營的安全。而他則親自率領著精心挑選出來的精銳部隊,在洛水北岸雄赳赳氣昂昂地列開了陣勢。
那一排排士兵身穿戰甲,鎧甲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兵器舉起彷彿一片鋼鐵的森林,士氣高昂,只等與李密瓦崗軍前來一戰。
李密這邊在王世充剛渡過洛水之時就得到了訊息。李密聽聞之後,二話不說,連夜調遣兵力,天還未亮,他便率領自己的瓦崗軍浩浩蕩蕩地朝著洛水進發。只見他計程車兵們旌旗招展,兵戈鐵馬行進之時震天動地,彷彿要將這天地都震碎。
當他們來到洛水南岸(洛口倉位於洛水南),李密毫不猶豫地下令渡河迎敵。李密的軍隊渡河之後,很快就與王世充的軍隊撞到了一起。
剎那間,喊殺聲、兵器的碰撞聲交織在一起,如同一場巨大的風暴。可是,這場戰鬥卻沒有如李密所願發展。王世充的精銳部隊戰力驚人,李密計程車兵們漸漸抵擋不住。
戰場上,李密的部將邴孝和尤為勇猛,他揮舞著手中的兵器,在敵陣中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然而,命運卻沒有眷顧他,在激烈的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