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陷落的訊息......\"

薛宗話音未落,李楚客便趁堯君素不備,手起刀落將其斬殺,並將他的首級砍下,準備送到長安投降唐朝。

然而,堯君素早已料到會有這麼一天,幾日前他曾派朝散大夫王行本率領七百精兵駐紮在城中其他地方。當王行本得知有人反叛,立即率兵趕來救援卻為時已晚,堯君素已被殺害。

王行本率精騎七百破府門而入,血戰中,薛宗首級被長槊挑起,李楚客被亂刀分屍。王行本跪抱堯君素遺體,發現將軍貼身錦囊中放著半塊硬餅,還未捨得吃掉。

之後,王行本抓捕並處死了跟隨薛宗、李楚客反叛的數百名叛黨,隨後繼續堅守城池。

獨孤懷恩則率軍包圍了蒲坂城,繼續攻打這個隋軍堅守的城池。

堯君素的死亡,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也是隋朝滅亡的縮影。他的堅守雖然感人,但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終究無法改變歷史的走向。他的堅守,體現了中國歷史中朝廷忠良的忠誠與氣節,他的行為在亂世中顯得尤為珍貴,成為後世傳頌的忠臣典範。

堯君素的人生,是忠誠與悲劇的交織。他以一己之力堅守河東,展現了隋末官員最後的氣節,但最終因大勢已去和部下背叛而殞命。他的故事,既是隋朝滅亡的縮影,也是亂世中個人信念與命運衝突的深刻寫照。堯君素的名字,因其忠誠與堅守,永遠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因歷史書籍關於堯君素的年齡未曾提及,筆者只能結合其在隋朝末年擔任郡守時正值壯年(約40歲左右),那麼他被殺害時的年齡可能在40歲至50歲之間。

堯君素死後,他的部將、朝散大夫王行本繼承了他的遺志,繼續堅守河東郡。然而,王行本是否能夠成功守住河東郡,我們將在後章詳細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