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李世民再戰淺水原,逼降薛仁杲滅西秦(第2/6頁)
章節報錯
案前,面色凝重卻又透著一絲期待。他明白,此次與李軌的合作至關重要,若能成功,不僅可以削弱薛仁杲的勢力,還能為大唐開疆拓土奠定堅實基礎。於是,他下旨派遣了一位精明幹練、能言善辯的使者,秘密潛往涼州。
這位使者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他懷揣著李淵親筆書寫的書信,踏上了前往涼州的征程。一路上,他風餐露宿,小心翼翼地避開了各方勢力的耳目,終於順利抵達了涼州城。
當使者將書信呈到李軌面前時,李軌心中湧起一陣驚喜。他展開書信,只見上面寫道:“愚兄念及你我同宗同源,情同手足,故稱汝為堂弟。如今薛仁杲據秦、隴之地,妄圖割據一方,此乃國家之患。我願與你攜手共進,共圖大事,平定薛仁杲,共享天下之太平。”
李軌看罷,心中大喜。他深知,與大唐合作,乃是壯大自己勢力的絕佳機會。於是,他立刻命人準備豐厚的禮物,派遣自己的弟弟李懋作為使者,帶著當地的特產和珍寶,前往長安進貢,以表誠意。
李淵得知李軌派遣李懋前來進貢的訊息後,龍顏大悅。他深知李軌此舉,意味著雙方的合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為了進一步鞏固與李軌的關係,李淵做出了一系列的安排。
他首先任命李懋為大將軍,這一任命不僅是對李懋個人的認可,更是對李軌的一種尊重和拉攏。李懋接到任命後,心中滿是感激,立即叩頭謝恩。
隨後,李淵又命令鴻臚少卿張俟德,前去冊封李軌為涼州總管,並封他為涼王。
唐初鴻臚少卿是鴻臚寺的副主官,主要職責包括輔佐鴻臚寺卿管理朝會、賓客宴席和祭祀吉凶禮儀等事務。鴻臚寺在唐代是中央主管民族事務與外事接待活動及兇喪之儀的機關,政令仰承尚書省禮部。
鴻臚寺相當於現代的外交部。主官稱為鴻臚寺卿,從三品,掌賓客及兇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副主官二人,稱為鴻臚寺少卿,從四品上,為鴻臚寺卿的副手。丞,二人,從六品上。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
張俟德領高祖聖命後,帶著皇帝的詔書立即前往涼州。
但此時,長安城中卻突然接到王德仁誘殺山東大使宇文明達,背叛唐朝歸附東都王世充的訊息。
前文我們曾講過,隋朝安陽令呂珉在七月份投靠唐朝後,高祖李淵封其為相州刺史。而口頭投靠了李密的王德仁起義軍勢力為了維護自己的勢力和地盤,在五月份殺害李密派出黎陽執行安撫工作的房彥藻後,被李密派徐世積討伐並大敗。隨後,他和武安通守袁子幹一起向李淵投降,李淵當時便任命他為相州太守。
呂珉降唐後,高祖李淵任命安陽令呂珉為相州刺史,改任原相州刺史王德仁為巖州刺史,王德仁因此怨憤不平。
在隋末唐初,巖州的設定可能與當時的行政區劃和管理有關。唐高祖李淵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對原隋朝的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以適應新的統治需要。巖州治所在唐代被設定為林慮縣,其地理位置大致對應今天的河南省林州市。林州市位於太行山東麓,與安陽市(古相州)相鄰,隔太行山相望。
今河南省林州市是河南省的一個縣級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東麓,晉、冀、豫三省交界處。這座城市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著稱,被譽為“人工天河”紅旗渠的發祥地,擁有獨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林州是紅旗渠精神的發源地,這種精神以“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為核心,激勵著一代又一代林州人。而且林州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包括趙南長城、東周貴族墓群、隆慮古城址等,是中原文化、三晉文化和燕趙文化的交匯之地。林州歷史悠久,湧現出許多著名人物,如古代名人杜喬與李固,他們官至太尉,為林州贏得了“李杜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