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李淵出於政治和軍事考量。李淵在起兵反隋時,為了爭取突厥的支援,同時不激怒漢人,選擇了絳白相間的旗幟。紅色當時代表隋朝,白色則取悅突厥,顯示其對突厥的尊重和結盟的誠意

其次是為了順應謠讖。李淵利用當時流行的謠讖“桃李子,莫浪語,黃鵠繞山飛,宛轉花園裡”,以及“白衣天子出東海”的預言,透過豎白旗來應驗這些預言,增強起兵的合法性。

再者,李淵效仿的是歷史先例。李淵效仿的是周武王伐紂時舉白旗的事件,以此論證其起兵的正義性,表明自己是為了恢復隋朝的清明統治,而非叛亂

公元617年七月十四日,陽光灑落在晉陽宮城東那寬闊而莊重的乾陽門街上。在這座古老城門之前,旌旗飄揚,軍容嚴整,李淵身著鎧甲,英姿颯爽地站在軍門前。他目光堅定,神情肅穆,面前是一支士氣高昂、裝備精良的軍隊。

此時此刻,李淵手中緊握著一面潔白如雪的旗幟,那面旗幟在微風中輕輕飄動,彷彿象徵著正義與希望。

“吾等將尊崇代王楊侑為帝,以正朝綱,拯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之中!今日,我們在此豎起白旗,誓師出征!”李淵的話語鏗鏘有力,迴盪在每一個人的耳畔。

隨著李淵的高聲號召,全軍將士齊聲響應:“誓死跟隨大將軍,替天行道!”

全場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和吶喊聲,震撼天地,久久迴響於天際。士兵們齊刷刷地揮舞著手中的兵器,激昂的情緒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瞬間點燃了整個晉陽城!

之後親自率領隴西公李建成、敦煌公李世民及義師甲士3萬從太原揮兵南下,直指關中。

這一天,李淵正式向腐朽沒落的隋朝宣戰,揭開了一場波瀾壯闊的反隋鬥爭序幕。從此,他將率領著這支英勇無畏的軍隊,踏上了充滿艱難險阻但又充滿希望的征程。他們將穿越山川河流,征戰南北,用勇氣和智慧去推翻暴政,建立一個嶄新的王朝,開創屬於自己的輝煌時代。

後事如何,我們下章將接著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