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唐王李淵喜得五原,宇文化及如喪家犬西進失敗攻駐東郡(第5/5頁)
章節報錯
由於無法向西返回長安,宇文化及轉而向東,意圖透過東郡地區進一步擴充套件勢力。
東郡始建於秦王政五年(前242年),治所在今河南濮陽縣。隋開皇九年(589年)東郡被廢,但在大業初(605-618年)復置,治所位於滑臺城(今河南滑縣東)。滑臺城在春秋時期是滑國的都城,後來成為衛國的治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滑臺城的名稱來源於春秋時周公為了測量寒來暑往黃河的水勢變化而築建的觀測臺(測影臺)。此城地處高地,緊鄰黃河,是東連西接,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
隋朝東郡雖然存在時間不長,但其作為歷史行政區劃的一部分,對後世行政區域劃分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李密採取堅守鞏洛地區的同時,又派遣徐世績固守黎陽倉,有效地阻擋了宇文化及的西進之路,同時間接地消耗了宇文化及十餘萬大軍的糧食供應。
由於糧食供應出現問題,軍隊士氣低落,被迫向東郡進軍,東郡位於黎陽倉的東北方向,兩地相距約100公里左右。
隋東郡通守王軌在宇文化及的攻勢下,選擇以城投降,這一事件對宇文化及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勝利,暫時為他提供了必要的物資和兵力支援,也為宇文化及的軍事行動增添了複雜性。
透過各方勢力的兵力糾纏,我們可以看到,李密和李淵老大哥雖說沒有正式合作,但因各自為戰,互相牽扯著隋軍的殘餘勢力,也算幫了對方的忙。
宇文化及佔據東郡後,由於糧草不足,便派人逼迫當地官民繳納軍糧,對抵抗的官民進行逮捕拷打。東郡通守王軌忍無可忍,遂暗中派遣通事舍人許敬宗去覲見李密,請求投降。李密隨即答應任命王軌為滑州總管,並將許敬宗留任元帥府記室,與魏徵共事。
於是王軌便瞅準時機,帶領家眷偷偷潛逃,出東郡投奔李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