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鄧暠、羅藝歸明主,竇建德勢力擴張遭遏制(第3/4頁)
章節報錯
人英明,此舉實乃明智之選!唐公仁德,天下歸心,幽州百姓從此可享太平了!”
羅藝的歸順,不僅為唐朝增添了強大的軍事力量,也為天下百姓帶來了希望。他的選擇,展現了亂世中一位將領的智慧與擔當。正如他所說:“天下大勢,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羅藝的歸順,正是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也為他自己和幽州的未來鋪就了一條光明之路。之後羅藝在唐朝的建立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協助唐朝平定了竇建德、劉黑闥等割據勢力。
可惜的是,後來羅藝因曾得罪過李世民,內心恐懼不安,最終圖謀反叛。公元627年,羅藝假稱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勢佔據了豳州。太宗命令長孫無忌與尉遲敬德率兵討伐羅藝,羅藝兵敗後逃奔突厥,最終在寧州邊界被其部下斬殺,首級被送到京師。這是後話,我們在後文再詳細介紹。
當時,跟隨羅藝共同歸順唐朝的還有副將薛萬均及其弟薛萬徹等七兄弟。
薛萬均出身不詳,卒於641年;薛萬徹身不詳,卒於653年,京兆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人,原籍敦煌。兄弟兩人出身將門,父親為隋朝名將、左御衛大將軍薛世雄。他們另有兄弟三人(有學者考證,全部兄弟或為七人,但史上留下姓名的為五人),兄薛萬述、薛萬淑,弟薛萬備,皆是隋末唐初身負顯赫戰功的將軍。
薛家兄弟原籍敦煌,後遷徙至京兆咸陽。他們的父親薛世雄在隋大業末年為涿郡太守。薛世雄(555年-617年),字世英,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人,是隋朝末年的一位著名將領。出身於河東大世族,其父薛回曾在北周任涇州刺史。薛世雄自幼性情兇狠好鬥,喜歡與兒童玩耍打仗遊戲,表現出過人的軍事天賦。十七歲時,他隨北周武帝討伐北齊,以軍功被授予帥都督。
薛世雄在隋文帝時期多次建立戰功,官至儀同三司、右親衛軍騎將。隋煬帝統治時期,薛世雄先後參加對吐谷渾、突厥、高句麗的戰爭。大業四年(608年),他被任命為玉門道行大將軍,率軍孤軍越過沙漠,攻打伊吾國,伊吾人請求投降。薛世雄在漢代舊伊吾城東築新城,留下士兵戍守,回京後升任正議大夫。
隋煬帝曾稱讚薛世雄“廉正節概,有古人之風”,並超拜其為右翊衛將軍。魏徵等《隋書》評價薛世雄與其他將領如羅睺、法尚、李景、慕容三藏一樣,以驍武之姿在有事之日取得富貴。
大業八年(612年),薛世雄奉命率軍出沃沮道,與各路大軍共同攻打高句麗。雖然在戰鬥中取得勝利,但因軍紀問題被免官。大業十三年(617年),李密率領瓦崗農民起義軍進攻洛陽,隋煬帝下詔命薛世雄率領燕地三萬精兵討伐李密。然而在途中遭遇竇建德的襲擊,兵敗後逃回涿郡,因慚愧憂憤發病而死,時年六十三歲。
薛世雄死後,薛萬均與其弟薛萬徹都客居幽州,因他們與其父一樣武藝超群,兄弟兩人為幽州刺史羅藝所愛。羅藝決定投靠唐朝時,率薛家兄弟投奔李淵。
薛萬均隨羅藝歸順唐朝後,被皇帝李淵封為上柱國、永安郡公。薛萬徹被任命為車騎將軍、武安縣公。
在唐朝的建立過程中,兄弟兩人立下了汗馬功勞,協助唐朝平定了竇建德、劉黑闥等割據勢力。在武德元年(618年)和武德三年(620年),薛萬均兩次建議羅藝以計取勝,成功擊敗竇建德的大軍。在唐軍平定劉黑闥的戰爭中,薛萬均表現出色,被任命為右二護軍。在貞觀初年,薛萬均隨柴紹討伐梁師都,擊敗突厥兵,升任左屯衛將軍。在貞觀八年,薛萬均以行軍副總管的身份隨李靖征討吐谷渾,單騎衝陣,勇冠三軍,斬殺數千敵軍。在貞觀十三年,薛萬均以交河道行軍副大總管的身份隨侯君集擊敗高昌國,進封潞國公。貞觀十五年(641年),薛萬均因清理宮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