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從古至今利益面前敵我不分,有共同利益,死敵亦能化密友(第2/10頁)
章節報錯
”
宇文化及聽後,自知理虧,沉默不語,低著頭愣了很久,然後才瞪大了眼睛,對著李密大聲說道:“我現在和你是在打仗,別像書生那樣文縐縐的費嘴皮子!”
李密對他的隨從們說:“宇文化及如此愚蠢無知,竟然還想謀奪皇位,我不用兵器,隨便找來一根柺杖就能把他打跑了。”
宇文化及因缺糧草,感覺僵持下去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命令兵士加急修造攻城的器械去攻打倉城。
徐世績則在城外挖了很深的壕溝來堅守城池,宇文化及的大型攻城裝置被壕溝阻攔,無法到達城下。
徐世績又命人在壕溝中挖掘地道,地道通往隋軍營寨之內,然後派出瓦崗軍士兵從地道襲擊宇文化及營寨,隋軍被打的措手不及,攻城的器械也被燒燬了,而且隋軍主要將官也被李密軍兵擒獲。
當時李密和東都洛陽以及附近的唐朝軍隊已經僵持了很久,此刻又在東邊抗拒宇文化及。李密常常擔心自己的後方會被他人偷襲。恰巧,蓋琮帶著使命來了。
前文我們講過,蓋琮向東都隋朝勢力建議招降李密,以抗拒宇文化及,最終達到“坐山觀虎鬥”的目的,楊侗便命他作為使臣前去招降李密。
李密正在擔心後方不穩,看到蓋琮的到來,內心非常高興,馬上就同意上表投降東都洛陽,並答應滅掉宇文化及來贖罪。為了向東都表示誠意,李密將俘獲的於洪建等宇文化及的部將交於蓋琮押往東都洛陽。
於洪建是宇文化及的同黨之一,他與宇文化及共同參與了江都叛亂活動。
同時李密又派遣元帥府記室參軍李儉、上開府徐師譽等人作為自己的代表,入東都面見皇泰主楊侗。
楊侗看到於洪建等宇文化及的同黨,恨得咬牙切齒,當即命令在左掖門外處死於洪建等同謀,就如同當初處置斛斯政一樣(將斛斯政斬於東都城樓之下)。
斛斯政是隋朝末年的政治人物,出身於鮮卑族斛斯部,祖籍廣牧富昌(今內蒙古準格爾旗沙圪堵古城),出生於司州洛陽(今河南洛陽市)。
斛斯政起初為皇帝親衛,憑藉軍功逐漸晉升為儀同,並獲得了楊素的器重。在大業年間,他擔任尚書兵曹郎,因處理軍國事務果斷幹練,被任命為兵部侍郎。大業九年(613年),斛斯政參與了楊玄感反叛隋煬帝的事件,並在楊玄感失敗後逃往高句麗避難。
在大業十年(614年),隋煬帝第三次東征高句麗,高句麗在隋軍攻擊下請求投降,並以遣送斛斯政為條件。斛斯政被送回京城後,隋煬帝決定對他施以極刑,最終被亂箭射死,身體還被同僚分食。《隋書·斛斯政傳》記載,隋煬帝命人將斛斯政綁到金光門外的大柱子上,“公卿百僚並親擊射,臠割其者,多有啖者。啖後烹煮,收其餘骨,焚而揚火。”
楊侗按照當年處死斛斯政的方式對待於洪建等人,可見於洪建和他的同黨死的是有多麼悽慘。
東都洛陽七貴中的元文都等人認為李密是真心實意投降的,就在宣仁門東邊一處豪華酒樓大擺宴席,以示慶祝。
隨後,皇泰主楊侗端坐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之中,龍椅熠熠生輝,彰顯著皇家威嚴。
楊侗特意召見了李密派來的使臣李儉等人,只見宮殿內氣氛莊重而熱烈。李密的使臣李儉、裴仁基等人,風塵僕僕地進入殿中,拜見皇泰主,恭敬地行著朝拜大禮。
皇泰主楊侗目光巡視著眾人,臉上露出讚許之色。他微微抬手,開口說道:“李密將軍抵禦宇文化及旗開得勝,今日爾等前來投誠,朕甚是高興,下面就封賜諸位有功之士。”
隨後,皇泰主就地任命李儉為司農卿,這個職位掌管著國家的糧食儲備等重要事務,賦予李儉管理國家糧倉的重任,期望他能為國家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