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行走在刀刃上的宇文化及(第4/7頁)
章節報錯
己的行為是對自己權威的嚴重挑釁,是一種非常不負責任且辜負情義的行為,便派人到許善心家中將他捆綁到朝堂之上。可是,也許是宇文化及想要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的寬容大度,不久後又釋放了他。
許善心從朝堂出來時,沒有表現出高興的樣子,也沒有像其他人那樣對宇文化及表示順從之態,未遵循朝堂之上的禮儀,未向宇文化及表示不殺之恩,不行禮就直接出來了。
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宇文化及,他覺得許善心是故意在眾人面前羞辱自己,讓自己下不來臺。宇文化及憤怒地大聲說道:“這個人真是太傲慢無禮了!”
於是再次下令將許善心捉回並殺害。
許善心死後,他的母親範氏已經九十二歲高齡了。在那個時代,這樣的高壽之人是家族的珍寶。當她得知兒子為了國家大義而死時,她雖然悲痛萬分,但表現得極為堅強。她來到兒子的靈柩前,並沒有像常人那樣放聲痛哭,也未流下眼淚。她只是輕輕地撫摸著靈柩,平靜地說:“能夠為國家死於危難之中,我能有這樣的兒子,也算是死而無憾了。”
說完,她便躺在床上,茶飯不思,十多天後,也追隨兒子而去。
擔任千牛左右(同千牛備身)的張琮,他同樣也是一個有著堅定信念的人,不願意屈從於宇文化及的叛亂統治。所以,宇文化及毫不猶豫地殺掉了他。
張琮有兩個哥哥,大哥是張季珣,在李密、翟讓攻陷洛口倉城時,張季珣堅守不降,與李密軍隊進行了長期的對峙。最終城陷,被翟讓所殺。二哥張仲琰在唐王入關時,率領吏民堅守上洛,最終因部下背叛而被殺。就這樣,張家兄弟三人,都先後為國家死於危難之中。他們的忠義之舉,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人們得知他們的故事後,都為他們的不幸遭遇感到悲痛,同時也對他們的忠義精神感到欽佩和慚愧。
之後,宇文化及對外宣稱,依據蕭皇后的命令,立楊廣的侄子秦王楊浩為為傀儡皇帝,讓楊浩住在別宮,僅負責頒佈詔書和敕令,不得干涉政事。同時派遣士兵對其進行嚴密監視。
宇文化及自封為大丞相,總管百官事務,擁兵十幾萬。他不顧朝臣和百姓的感受,強佔蕭皇后,他還把六宮妃嬪佔為己有,完全無視倫理綱常,跟隋煬帝楊廣一樣荒淫無道。
宇文化及的名字“化及”取自“化育萬物,兼及眾人”之寓意,與《論語》中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思想有相通之處,都表達了希望個人能夠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去影響和改變周圍世界的願望。但遺憾的是,他的行為並沒有踐行這一美好的寓意。
宇文化及又任命他的弟弟宇文智及為左僕射,宇文士及為內史令,裴矩為右僕射。司馬德戡被封為光祿大夫,溫國公,後又升到禮部尚書。
宇文化及封了百官爵位,開始宣佈江都內外戒嚴,並宣稱計劃返回長安,趕走李淵。同時他還繼續徵兵、徵稅,毫不手軟,導致江都地區民怨沸騰。
宇文化及的暴動叛亂的行為,本質上是赤裸裸的權力篡奪。他在江都這個隋朝的重要據點,封百官爵位,這一舉動完全無視隋朝的正統統治秩序。他妄圖透過這種手段建立起自己的權威體系,以滿足自己的野心。這種行為反映出他的貪婪和對權力的極度渴望,在封建王朝的政治格局下,這是一種典型的亂臣賊子行徑。
他接著宣佈戒嚴令,本身就帶有一種高壓統治的意味。而繼續徵兵、徵稅毫不手軟更是加劇了社會矛盾。在隋朝末年,百姓已經飽受戰亂、苛政之苦,江都地區也不例外。他的這些行為使得原本就脆弱的民生雪上加霜,必然會引起民眾的反感和牴觸。民怨沸騰的結果就是他失去了最基本的統治根基,民眾不會支援一個只知壓榨他們而毫無建樹的統治者。
而且,宇文化及宣稱“要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