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任折衝郎將。沈光擅長輕功和武術,能在高空跳下而毫髮無損,因此得到“肉飛仙”的綽號。

宇文化及在政變後,為了確保自己行軍途中的安全,參照隋煬帝的做法,設立了御營。這一舉措不僅是為了保護皇室成員,也是為了鞏固他的權力基礎。

大隊人馬行至顯福宮。

顯福宮始建於隋朝,位於隋煬帝江都行宮的東側。據《乾隆江都縣誌》記載,顯福宮是隋煬帝在江都城外離宮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位於今揚州市內。

虎賁郎將麥孟才與虎牙郎錢傑(煬帝時設十二衛府,每衛置護軍四人,輔佐將軍;後改護軍為虎賁郎將,並置虎牙郎副將)找到沈光密謀道:“我們這些人蒙受先帝的深厚恩澤,如今卻低頭侍奉弒君的仇敵,任由其驅使,還有什麼臉面活在這世間呢!我一定要殺了他,就算死也無憾!”

沈光聽後,流著淚說到:“這正是我所期望將軍做的。”

麥孟才便開始聯絡自己的親信衛士,計劃率領所部幾千人,約定在清晨大軍出發時,襲擊宇文化及。不料,計劃被人洩露,宇文化及連夜和親信逃出營外,並派人告知司馬德戡等人,讓他們派兵先下手為強,前去討伐。

司馬德戡立即帶領自己的人馬前去擊殺沈光。

沈光聽到營外喧譁,知道事情敗露,立即帶人前去襲擊宇文化及的營帳,但一無所獲,正好碰到宇文化及帳下內史侍郎元敏,沈光對其一頓數落並斬殺了他。

隨後,司馬德戡帶兵包圍並殺死了沈光,跟隨沈光的數百名部下全部戰死,沒有一人投降,麥孟才也在此戰死。

麥孟才是麥鐵杖之子,果烈有父風,被隋煬帝拜為武賁郎將。

他的父親麥鐵杖生於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早年生活在廣東韶關一帶,以捕魚打獵為生,性格豪爽,喜歡結交朋友,重信義。

南朝陳太建年間,麥鐵杖與人結夥為盜,被廣州刺史歐陽頠俘獲,收為官奴,因其身材魁梧有力,後進入皇宮為陳後主撐傘。陳朝滅亡後,麥鐵杖歸降隋朝,加入楊素軍中,因其勇猛善戰,逐漸成為隋朝的重要將領。麥鐵杖在隋朝期間參與了多次重要戰役,包括平定江南士族反隋勢力、北征突厥等,屢立戰功,先後被封為車騎將軍、柱國大將軍、右屯衛大將軍等職。隋煬帝即位後,隋大業八年(612年),麥鐵杖參與了隋煬帝東征高句麗的戰役,在戰鬥中英勇戰死,享年74歲。隋煬帝為其哭泣,並追贈光祿大夫、宿國公,諡號“武烈”。

宇文化及雖在顯福宮逃過一劫,但他所面對的形勢卻越來越嚴峻。他從江都出來時好好地,現在想回卻回不去了,因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的一個行政區)郡守沈法興以討伐宇文化及為名起兵,攻下餘杭等地,斷了他的後路。

沈法興,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出身於吳興沈氏大族,世代豪強,有宗族數千家。父親沈恪歷經梁、陳兩朝,立下過大功。沈法興在隋朝大業末年,擔任吳興郡守。因其家族世代在地方上有較大影響力,沈法興在地方上擁有較高的聲望和權力。

根據史書記載,宇文化及未兵變之前,沈法興任吳興郡太守,東陽(隸屬於浙江省金華市)賊盜樓世幹侵佔他的郡地,隋煬帝下詔命令沈法興與太僕丞元佑討伐樓世幹。沈法興抓到樓世幹,正趕上江都發生動亂,於是就地起兵,名義上是為了討伐宇文化及為隋煬帝報仇,實則又成為了一方割據勢力。

沈法興從東陽出發,沿途招募士兵,向江都進發,攻克餘杭,等到到達烏程時,已有六萬人。沈法興於是借勢繼續進攻杭州、毗陵(今江蘇常州)、丹陽,均旗開得勝,佔據長江以南十多個郡,自稱江南道大總管,後又稱梁王,建都毗陵,建年號為延康,並設定百官。

烏程縣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