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公元612年,隋煬帝楊廣又開始討伐高句麗。高句麗作為一個強大的邊疆政權,一直對隋朝的統治構成著嚴重的威脅。

在公元613年、614年,楊廣又進行了兩次征討。三次征討高句麗,隋軍雖稍有勝利,但損失慘重,第一次出兵征討後,隋軍僅餘2700人返回。

這場戰爭再一次極大地消耗了隋朝的國力,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矛盾。它不僅未能達成隋煬帝楊廣的軍事目標,反而對隋朝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導致隋朝過早地步入了衰亡的程序。

隋煬帝楊廣在政治、軍事及施政方面的失誤,卻意外地為李淵的崛起創造了良機。

這一關鍵節點正是隋煬帝首次東征高句麗之際,李淵被委以重任,負責督運兵糧,以確保大軍的後勤補給。李淵被派遣至前線,負責這一至關重要的任務,要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件工作直接關乎戰爭的勝敗。

當時,身為朝廷命官的李淵,對於身為皇帝親戚的楊廣還算是忠心耿耿,最起碼還未展露出自己的雄心壯志。他不僅圓滿完成了兵糧督運任務,確保了前線供給無虞,還及時採取措施成功協助平息了一場叛亂。

這場叛亂的主角非同小可,名叫楊玄感。那麼,這位楊玄感究竟是何許人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身世背景吧。

史料記載,楊玄感出身於弘農楊氏,弘農楊氏在隋朝時期是地位顯赫的權貴家族,家族成員在朝廷中均擔任要職,對隋朝的政治和軍事有著重要的影響。

楊玄感的父親楊素,是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隋朝的重要軍事家和政治家,被封為楚國公。由於楚國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一等大國,所以“楚”在漢朝之後是地位最高的封號之一。在隋朝,皇子都很難得到“楚”的封號。因此楊素被封為楚國公,是隋朝皇帝對其極大的恩寵和認可。楊素官至司徒(司徒職位相當於總理、教育部長和民政部長的綜合職位,其職位相當於宰相),是隋朝位高權重的重臣,同時也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人物。

楊素(544年—606年),字處道,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人,是隋朝初年的重要政治家和軍事將領。他出身於北朝士族,北周時任車騎將軍,曾參加平定北齊之役。

隋朝建立後,楊素以行軍元帥身份率軍攻滅陳朝,以功拜荊州總管,封越國公。公元590年,又率軍平定江南李稜、高智慧等反隋勢力後,以功拜尚書右僕射(尚書省的長官為尚書令和左、右僕射,其中尚書令是尚書省的最高長官,左、右僕射則是尚書令的副手,從二品,共同負責尚書省的日常政務,相當於今日的國務院副總理),與尚書左僕射高熲同掌朝政。

楊玄感在隋煬帝時期擔任的職務是禮部尚書,並且襲封為楚國公。禮部尚書在隋朝是中央行政機構六部之一,是一個重要的官職,為正三品,不僅負責國家的禮儀、祭祀、教育等事務,還涉及外交工作,是連線內外、溝通上下的重要橋樑。

那麼,楊玄感身居要職,地位顯赫,小日子過得應該不錯,他又為何不好好享受幸福生活,非要去搞這個禍國殃民的叛亂呢?這就要從他的老父親楊素說起。

隋煬帝楊廣繼位初期,楊素家族擁有著強大的權勢,面對這位開國元老,多疑成性的隋煬帝早就起了警惕之心。有野史稱,楊素在隋煬帝即位後被毒死,因為楊素知道太多隋煬帝的秘密,隋煬帝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決定除掉楊素。

據唐代杜寶所撰記錄隋煬帝時期的編年體史書《大業雜記》講述,楊素沒有被毒死。書中記載,當年楊廣為了讓楊素早死,設毒酒“款待”楊素,然而由於一旁服務的宮女出了差錯,居然將毒酒置於隋太子楊昭面前,結果太子被毒死。

這件事發生後,隋煬帝楊廣對楊素儘管表面上禮遇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