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王世充二次攻打李密再失利,翟讓因自負死於“雙十一”(第2/7頁)
章節報錯
,建功立業!”
瓦崗軍騎兵在前,步兵在後,若狂濤巨浪般向隋軍席捲而去。兩軍撞在一起,廝殺聲響徹天際,石子河水很快被血水染紅,彷彿大地流出的血淚,控訴著戰場上的刀劍無情。
然而,激戰片刻後,翟讓的軍隊便看似逐漸不支,節節敗退。李密這邊擊起退軍戰鼓,示意翟讓率軍撤兵。
翟讓不敢戀戰,下達了撤退命令,部隊開始開始有序回撤。
王世充看到翟讓敗退,眼中閃過一絲得意,他揮舞著手中的長劍,大聲喊道:“將士們,乘勝追擊,今日定要讓瓦崗軍有來無回!”
王世充的軍隊如洪水般洶湧追擊,勢如破竹,所過之處瓦崗軍計程車兵紛紛倒下。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瓦崗軍的王伯當和裴仁基猶如神兵天降。他們率領著軍隊從側面如閃電般截斷了王世充的後路。
王世充計程車兵們看到背後突然出現的敵軍,頓時陣腳大亂。王世充這才發現中了敵軍的疑兵之計。
李密見時機已到,立即指揮中軍主力,會合翟讓前軍,一同從正面向隋軍發起猛攻。
王世充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他的軍隊亂作一團,四處逃竄。王世充無奈之下,只能率領殘兵向西竄去,狼狽地退回河陽。
回到河陽城後,王世充覺得自己已經無顏面對越王楊侗。他走進自己的營帳,癱坐在地上,心中滿是自責和懊悔。他想:“吾本想一雪前恥,卻沒想到又遭遇如此大敗,如今還有何顏面再見越王?”
最終,他決定命人將自己囚禁於大牢之中,並派人前往洛陽請求越王楊侗的賜罪。
越王楊侗收到王世充的請求後,陷入了沉思。他明白王世充雖然兵敗,但他的軍事力量和影響力仍然不可忽視。如果在這種情況下將王世充逼得太緊,很可能會讓他徹底倒向自己的對立面。而且,如今的局勢如此複雜,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
於是,楊侗再次派遣使者前往河陽釋放了王世充,並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道:“王將軍此次兵敗乃兵家常事,不必過於自責。朕深知將軍忠心耿耿,望將軍振作起來,繼續為維護洛陽的朝廷效力。”
同時,他還不忘賜予王世充大量的金帛予以安撫。
越王楊侗深知自己作為隋朝皇室在洛陽這風雨飄搖之地,就像是一面最後的旗幟,雖然還有一定的影響力,但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他明白王世充就像是一顆棋子,在這複雜的棋局中有著重要的位置。
如果任由王世充在河陽城坐視不管,那麼他很可能會被其他勢力拉攏利用。一旦王世充投靠了他人或自立門戶,那麼洛陽的局勢將會變得更加嚴峻,對自己的地位也將產生巨大的威脅。所以,他希望透過這種慰勞的手段,能夠安撫王世充的心,讓他繼續為自己所用,共同抵禦其他勢力的威脅,在這亂世之中謀求一線生機。
在這個亂世之中,各方勢力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和危險。越王楊侗和王世充之間的這番周旋,也只是這亂世中的一小段插曲。然而,這一小段插曲卻足以反映出當時局勢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以及各方勢力為了生存和發展所不得不做出的權衡和抉擇。
看到王世充逃回河陽,李密未下達追擊命令,而是率領瓦崗軍返回了洛口倉,讓大軍進行休整。
翟讓此時雖然不再是一把手,但其在軍中的威望依然很高,他所到之處,無論是訓練場地還是營帳之中,士兵們都恭敬地行禮問候。
他的司馬王儒信洞悉這一切,便勸說翟讓自己稱大冢宰,總攬各項事務,以此來奪取李密的權力。
在隋朝,大冢宰的職能被納入三省六部制中,其中尚書省負責執行,門下省負責稽核詔令,內史省負責起草詔令,三省長官共同構成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