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皇泰帝養虎不成反為患,王世充翻身做主人(第4/4頁)
章節報錯
帝居所。乾陽殿的建築形式對後世宮城建築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北宋汴梁的宣德門和明清北京故宮的午門。
皇泰主楊侗見到王世充,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憤怒,質問王世充道:“汝擅自殺戮大臣,卻未曾奏報於朕,此乃何為?汝欲憑藉強大之武力,竟敢如此放肆,目無朝廷,豈有此理!”
王世充拜伏在地,涕淚橫流,言辭懇切地謝罪道:“臣蒙先皇之知遇之恩,予以重用。先皇之恩情,臣雖肝腦塗地,亦難報萬一。元文都等人,心懷禍心,實乃奸佞之徒。他們暗中勾結,妄圖召來李密,進而危及國家社稷。且他們忌恨臣與他們意見不合,時常心懷猜疑,甚而嫌棄臣。臣當時迫於自保之需要,倉促間未能及時奏報陛下。若臣心中果有邪念,辜負陛下龍恩,定讓臣全家滅絕,絕子絕孫,斷絕後嗣。”
其言辭與眼淚一同湧出,盡顯他此刻的悲憤與“忠誠”。
皇泰主聽後,心中竟信以為真。他下意識地引王世充進入上殿,與他交談良久,彷彿在尋求一種心安與解脫。隨後,皇泰主又與王世充一同前往拜見皇太后。
在殿前,王世充披散頭髮,神情莊重,指天為誓,鄭重發誓,表示自己對皇室絕對忠誠,絕無二心,“至死靡它”。
皇泰主見王世充如此表態,心中的疑慮稍稍消散。於是,他任命王世充為左僕射,總督內外諸軍事,試圖以此來平衡局勢,穩定朝堂,欲使綱紀鹹張。
等到中午時分,王世充又奉命令軍士擒獲了趙長文、郭文懿二人,隨後將他們殘酷殺害。而後,王世充率領侍從,開始巡視城牆。他站在城樓上,面對眾多士兵和百姓,故意大聲宣告誅殺元、盧二人的用意,試圖讓自己顯得正義無比,彷彿是為國家和皇室的穩定而除奸除惡。
此後,王世充從含嘉城遷至洛陽城中尚書省(負責全國行政事務的府衙),居住於此。他開始逐漸結黨營私,大肆擴張自己的勢力,廣施恩威之舉,以拉攏人心。
此外他還任人唯親,任用他的兄長王世惲為內史令,讓其入宮居住,以便更好地掌控皇宮中的局勢。同時,他讓自己的子弟都掌管兵權,手握重兵,使其成為自己在朝廷中的堅實依靠。不僅如此,王世充還將政事分為十個部分,全都讓自己的親信黨羽主持。
一時間,王世充的勢力震動朝野內外,權傾朝野。無數人為了自保或者謀求發展,紛紛趨炎附勢,拜倒在他的腳下。而此時的皇泰主,雖身處皇位,卻對王世充的肆意妄為無能為力,只能徒嘆奈何,望著王世充的專橫跋扈,長吁短嘆,滿心無奈。
王世充叛亂後主持朝政,真是應了那句“養虎不成反為患。”想當初,隋末的王世充不過是一方小將,在亂世中逐漸嶄露頭角。隋煬帝好大喜功,濫用民力,使得天下民不聊生,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王世充卻憑藉著自身的軍事才能和狡黠的政治手腕,在這亂世中坐大。
後來,留守洛陽的楊侗試圖拉攏他為其所用,給他高官厚祿,任其擴充兵力,本以為可以利用他抵禦李密,卻未曾料到這就像是在身邊養了一隻張牙舞爪的猛虎。
隨著王世充權力的膨脹,他暗中結黨營私,排斥異己。朝廷中的忠臣良將被他一個個剷除,本就已經成為殘燭的隋朝殘餘政權,變得更加搖搖欲墜。那些原本期待朝廷撥亂反正的百姓們,又一次陷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
王世充叛亂後推行的政策完全是為一己之私,橫徵暴斂,使得民怨沸騰。曾經看似被把控的局勢已徹底失控,那隻曾經被當作守護力量的猛虎徹底變成了肆虐的惡獸,而楊侗這樣的朝廷代表,也在這養虎不成反為患的錯誤策略下走向了崩潰的邊緣,歷史也被改寫成了一篇滿是血腥與動盪的篇章。
至於皇泰帝楊侗的命運,我們下章再接著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