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不能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在氣勢上就已經被瓦崗軍所壓制,那麼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所以說,很多時候,外界的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深處的怯懦。其次這也體現了領導者的重要性,“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段達作為一軍主將,他的一舉一動都關乎著全域性的勝負,他自身的怯戰直接影響到了整個軍隊計程車氣,從而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敗局。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強調了心態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的決定性作用。“勇者無懼”,當一個人擁有強大而積極的心態時,就能在困境中尋找轉機,而像段達這樣被恐懼所支配,就只會在失敗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所以我們在生活中要學會修煉自己的心態,在面對人生的各種“戰場”時要保持鎮定與果敢。

這一場戰鬥的失敗,讓東都洛陽的防禦徹底崩潰。

偃師、柏谷的地方勢力看到李密現在如此強大,河陽都尉獨孤武都、檢校河內郡丞柳燮、職方郎柳續等深知繼續抵抗下去沒有出路,他們各自率領著自己的部屬,開啟城門或者放下武器,全都投降了李密。

此時,遠在各地的割據勢力也紛紛對李密表示看好。竇建德、朱粲、孟海公、徐圓朗等地方勢力,都派遣使者帶著書信前來,勸說李密稱帝。

他們的使者進入李密的帥府,恭敬地說:“將軍如今勢大,天下諸侯無不仰望將軍,稱帝乃是大勢所趨啊。”

李密府中的官屬裴仁基等人也懷著對權力和未來的憧憬,上表請求確定帝號。

然而,李密卻沉默了。他坐在營帳中,心中思緒萬千。他想:“我雖然如今兵強馬壯,但東都還未平定。如果現在就稱帝,必然會遭到更多人的反對,而且會讓東都的守軍更加團結,抵抗得更加頑強。”

他對使者們和自己的部下講道:“東都尚未平定,這個時候不應該商議稱帝之事。當務之急是先拿下東都,統一中原。”

從李密的這一決定可以看出,他雖然在軍事上取得了不少勝利,但在政治上仍有著較為清醒的認識。他深知稱帝不僅僅是換個名號那麼簡單,背後涉及到各方勢力的平衡以及政治合法性的問題。

在當時的局勢下,雖然隋煬帝遠在江都逍遙快活,東都洛陽卻還是代表著隋朝的正統政治集權所在地,雖然隋朝已搖搖欲墜,但只要隋朝朝廷還存在一日,就依然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如果李密此刻過早稱帝,可能會被其他勢力視為叛逆,從而陷入更加不利的境地。他的這個決定,也是在權衡利弊之後,為了實現更大的政治目標所做出的較為謹慎的選擇。

在這個亂世之中,李密面臨著諸多機遇和挑戰。他的每一個決定都關乎著他的命運以及天下大勢的走向。而如今,他依然朝著攻取東都,統一中原,以號令天下的目標穩步前進著。

可是,看似李密勝券在握,但在這隋朝末年瘋狂的歷史中,依舊暗流湧動,危機四伏。此時的李密和他的瓦崗軍以及整個天下局勢的走向,好似一瞬間被懸於半空,如同一團迷霧籠罩著中原大地。

李密是否能夠成功入駐東都洛陽城,從而號令天下,我們下章再接著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