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鎮壓農民起義等重要軍事行動,展現了出色的軍事才能。

李淵起兵後,屈突通率軍屯守河東,阻止李淵入關。後來屈突通兵敗被俘,投降唐朝,被授兵部尚書,封蔣國公,成為秦王府李世民的行軍元帥長史。他參與了唐朝的統一戰爭,包括平定王世充等戰役,為唐朝的建立和統一作出了重要貢獻。

屈突通在唐朝歷任洛州都督、左光祿大夫等職。貞觀二年(628年),屈突通去世,享年七十二歲,被追贈尚書左僕射,諡號“忠”,圖形於凌煙閣。

屈突通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參與了多次重大戰役,包括平定楊玄感叛亂、鎮壓農民起義等,為隋朝的穩定作出了貢獻。在唐朝,他繼續發揮軍事才能,參與了唐朝的統一戰爭,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屈突通不僅在軍事上有所作為,還在政治上為唐朝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支援。他的忠誠和正直,贏得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尊重和信任。屈突通的一生是對國家和民族忠誠的典範。

李淵召集軍事會議後,留下部分兵力攻守河東屈突通談,自己率領大軍渡河西進。他則親自率領大軍渡過黃河,繼續向西挺進。

在西進的道路上,李淵所部可謂勢如破竹。先是朝邑法曹靳孝謨主動(今位於山西永濟的舊蒲州城)和中潬(現今河南孟縣一帶)兩座城池,表示願意歸順李淵。緊接著,華陰(也就是今天的山西華陰市)縣令李孝常也審時度勢,將永豐倉拱手相讓。得到如此豐厚的“禮物”,李淵自是喜出望外。於是,他當機立斷,派遣長子李建成與劉文靜一同屯兵永豐倉,以此確保這批戰略要地的安全。

李建成領命之後不敢有絲毫懈怠,他深知此次任務責任重大,進駐永豐倉後,李建成並未滿足於現狀,而是積極應對來自潼關的威脅。原來屈突通聽到李淵西進的訊息後,立即命令桑顯領兵支援潼關。李建成與劉文靜商議,打算趁勢攻克這座關隘,不僅可以削弱敵軍的實力,還能為義軍後開啟一條暢通無阻的通道。

說幹就幹!李建成迅速集結軍隊,對潼關發起了猛烈的攻擊。面對來勢洶洶的唐軍,桑顯和起初還試圖頑強抵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潼關守軍傷亡嚴重,糧食物資逐漸耗盡,他意識到大勢已去。最終,在李建成強大的軍事壓力下,桑顯和無奈選擇開城投降。就這樣,李建成順利地佔領了潼關,並在此駐軍守備。

這一系列的勝利不僅為李淵的西征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戰略物資支援,使得唐軍在戰場上的優勢愈發明顯起來。

此時靳孝謨、李孝常、桑顯和的歸降加入,不僅為李淵的軍隊帶來了重要的軍事支援,還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正在猶豫觀望的隋朝官員,是投降以保全性命,還是誓死效忠隋朝?每個人心中估計都有了自己的選擇。

靳孝謨,武功人,是隋朝末年的重要歷史人物,他的歸降對唐朝的建立起到了關鍵作用。歸降李淵後,被授予金紫光祿大夫,負責帶兵安定邊郡,公元619年在執行任務途中,遭遇當地農民起義軍梁師都,被俘獲後,靳孝謨拒絕叛降,竭力謾罵梁師都,因此被梁師都處死。靳孝謨的死對唐朝來說是一種損失,他死後被追贈武昌縣公,諡號為“忠”。透過靳孝謨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在極端環境下,個人的選擇和行為可能會對自己和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同時,他的故事也反映了古代社會的一些殘酷現實。

李孝常,武功人,歸降李淵後立下汗馬功勞。武德元年(618年),封上柱國、義安郡王,出任利州都督。李孝常與唐太宗李世民產生矛盾,認為李世民會廢了他,因此聯合右武衛將軍劉德裕等人密謀反叛。貞觀元年(627年)十二月,李孝常的謀反計劃敗露,被李世民下令處死。

李孝常的人生反映了唐朝初期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