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道:“主上雖然無道,但他多年來苦心經營隋朝皇權,他的威嚴和命令在短時間內依然能夠有效地施行。你們現在跟隨驍果人員逃走,就如同之前的竇賢一樣,無疑是在自尋死路!”

宇文智及用犀利的眼神掃視了一眼眾人,繼續說道:“當下的局勢其實已經非常明顯,上天似乎真的要拋棄隋朝了。如今各地英雄豪傑紛紛起兵反隋,就我們目前瞭解到的情況,軍中同心叛亂的人數已經達數萬人之多。這是多麼難得的時機啊,如果我們能夠抓住這個機會,順勢起義,這不正是成就一個新的帝王大業的絕佳機會嗎?”

司馬德戡等人聽完宇文智及的分析,深感其說得在理。

接著,趙行樞和薛世良提出一個想法,他們認為應該讓宇文智及的哥哥右屯衛將軍許公宇文化及為首領。

右屯衛將軍在隋朝是十二衛大將軍之一,主要負責軍事防衛事務,其地位相當重要。隋朝實行的軍制中,包括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翊衛、左右驍衛等,這些衛隊負責國家的軍事防衛和征戰,其地位顯赫,通常由有卓越軍事才能的將領擔任。如果將右屯衛將軍的職能與現代軍隊職務進行類比,可以類比為現代的軍隊高層指揮官或軍區司令員,負責指揮和管理一定區域的軍事力量和作戰行動。

在他們看來,宇文化及身份高貴,在朝廷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能夠帶領眾人在這個亂世中謀求一番大業。於是,在眾人的結盟約定確定之後,他們才將此事告知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這個人,性格上有著明顯的缺陷,他生性奸詐且怯懦。

根據《隋書》等史料的記載,司馬德戡與宇文化及等人勾結,利用驍果軍將士思鄉情緒,想要發動兵變。宇文化及本駑鈍怯懦,能力低下,膽小怕事。當聽到這個足以顛覆自己命運的訊息時,先是臉色大變,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落。

這一反應充分體現出他內心的恐懼與不安。畢竟參與叛亂是滅族的大罪,一旦失敗必然屍骨無存。然而,在經過短暫的慌亂之後,他還是聽從了眾人的安排。

從膽識和魄力來看,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智及無疑是一個深謀遠慮之人。在眾人只看到逃亡這一簡單出路的時候,他卻能夠站在一個更高的層面,敏銳地洞察到這背後隱藏的巨大機遇。他看清了隋王朝即將滅亡的大勢,並且有勇氣和決心抓住這個機會,試圖成就一番帝業。這種洞察力和敢於冒險的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他們的這種行為從本質上來說,不過是乘亂而起,企圖在動盪中謀取私利。在那個封建時代,並沒有什麼正義性可言,只是歷史洪流中眾多逐鹿者的一個代表。

而宇文化及,雖被眾人推舉為首領,但他本身的怯懦性格也為後續的發展埋下了隱患。一個在關鍵時刻都會驚慌失措的領導者,很難在複雜多變的戰爭和政治環境中穩定軍心並做出正確的決策。他們的叛亂行為最終也只能成為隋末亂世中眾多紛爭中的一部分,加速了隋王朝的覆滅,卻無法真正建立起一個新的、穩定的政權。

隋王朝在這樣的內部叛亂和外部的重重壓力下,向著覆滅的深淵加速滑落,曾經輝煌強大的帝國即將成為歷史的塵埃。

司馬德戡、宇文化及等人密議之後,他們開始暗地裡散佈謠言,稱隋煬帝欲毒害驍果軍將士,從而激化將士們的仇恨叛亂情緒。

司馬德戡深知驍果軍心已亂,他決定利用這個機會煽動眾人反叛。他悄悄找到許弘仁、張愷二人,悄聲對他們說:“陛下聽聞驍果欲叛,已準備了諸多毒酒。他打算趁著宴會之時,將眾人盡數毒殺,只留下南方人在此。此乃絕境,我們不得不反啊。”

許弘仁和張愷聽後,面面相覷,心中滿是驚恐與猶豫。他們知道,一旦事情敗露,便是滅族之禍。但想到可能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