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翊,眾至十餘萬。初稱南越王,後稱帝,國號楚,定都豫章,年號太平。

清代方誌界(指地方誌書和地方綜合年鑑)學者曾評價林士弘:“趙佗、李弁庶乎近之,但享國未久耳。然崛起一方,得保首領,而紫陽綱目無貶辭,視項羽、陳友諒有加焉!”

清代學者認為:林士弘在崛起一方、保持首領地位方面與趙佗、李弁相似,但他們的政權存在時間都不長。儘管林士弘的政權同樣短暫,但在《紫陽綱目》中作者對他給予了較高評價,甚至超過項羽、陳友諒,這表明學者認為林士弘在某些方面有其獨特之處或正面貢獻。

林士弘領導的起義軍對隋朝的滅亡有著直接的影響。他的起義不僅加劇了隋末的社會動盪,也削弱了隋朝在南方的統治力量。

張善安想去投靠林士弘,只是他的一廂情願。

因為林士弘對張善安的投靠感到驚疑不定,害怕引狼入室,因此沒有接納張善安入城,而是將其安置在城東的南塘下紮營,以觀其變。

林士弘的懷疑和敷衍,讓張善安心生不滿,於是便暗中策劃攻城。他趁林士弘不備,突然發動襲擊,成功打敗了林士弘派出的軍隊,並縱火焚燒了豫章城外城,隨後揚長而去。

林士弘遭受重創後,立即安排留守人員在豫章城修復重建城池,安撫百姓,自己不得不將率主力遷居南康。

南康古時位於今日的江西省贛州市西南。贛州市位於江西省南部,地處中亞熱帶南緣,屬亞熱帶丘陵山區溼潤季風氣候。下轄3個市轄區、14個縣、1個縣級市。贛州形成行政區的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歷史上曾設定多個行政機構,如廬陵南部都尉、南康郡等。

贛州是江西省的重要經濟中心之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被稱為“世界鎢都”和“稀土王國。而且贛州的旅遊資源豐富,擁有眾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如江南宋城歷史文化旅遊區、通天巖、贛州方特東方欲曉等。

這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無論是對於尋求歷史文化的遊客,還是熱愛自然風光的旅行者,都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理想目的地。

林士弘剛率主力將基地遷至南康,駐紮在嶽州的蕭銑聽說豫章基本是座空城後,便趁機立即派遣其得力將領蘇胡兒率軍襲擊豫章。

嶽州位於今天的湖南省岳陽市。岳陽市,古稱“巴陵”、“嶽州”,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懷抱洞庭湖,北依長江,南納三湘四水,江湖交匯,是一個擁有2500多年曆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岳陽市下轄3個區、4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岳陽市位於湖南東北部長江南岸,素稱“湘北門戶”。境內地貌型別多樣,丘崗與盆地相穿插,平原與湖泊犬牙交錯。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向洞庭湖盆地傾斜,屬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溫暖溼潤,四季分明。

岳陽歷史悠久,早在2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夏商時為“三苗”之地,春秋屬楚,戰國時屬楚之黔中郡地。秦時,東屬長沙郡羅縣,西屬南郡、黔中郡。漢高祖元年(前206),東屬長沙國下雋縣、羅縣,西屬南郡華容縣、武陵郡孱陵縣。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孫權分長沙郡北的下雋、羅縣建漢昌郡,郡治設今平江縣金鋪觀。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分下雋縣本部建巴陵縣。南朝宋元嘉十六年(439)置巴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廢巴陵郡為巴州,十一年(591)改為嶽州。元朝為嶽州路,明朝為嶽州府。民國2年廢府,後設湖南第一行政督察區,並改巴陵縣為岳陽縣。

岳陽市不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也是一個經濟繁榮、風景秀麗的城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岳陽樓,矗立在洞庭湖畔,氣勢恢宏。洞庭湖中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