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李軌涼國政權的沒落(第2/3頁)
章節報錯
知此事後,趁機煽風點火,與李仲琰一同向李軌誣告梁碩謀反。
一日,涼王李軌召見梁碩,神色凝重地問道:“梁卿,近日有人告你謀反,可有此事?”
梁碩聞言,心中一驚,連忙跪下辯解道:“主公明鑑,臣對主公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此必是小人誣陷,請主公明察!”
李軌見梁碩神情懇切,心中雖有疑慮,但一時難下決斷。
兩日後,安修仁再次趁機進言:“主公,梁碩平日目中無人,連少主都不放在眼裡,其心可誅!若不早除,恐成大患!”
李軌聽罷,心中疑慮更深,最終下令以毒酒賜死梁碩。
梁碩跪在涼王府中,望著案上那杯泛著幽光的毒酒,慘然一笑:\"大王,臣為河西嘔心瀝血,今日竟得此報?\"
他轉頭看向安修仁,這個胡商出身的佞臣正躲在李軌身後,嘴角掛著得意的冷笑。
\"梁卿,你...你與薛舉暗中勾結...\"李軌的聲音有些發虛,他不敢直視梁碩的眼睛。殿外秋風呼嘯,捲起漫天黃土,彷彿在為這位忠臣送行。
梁碩仰頭飲盡毒酒,踉蹌起身:\"大王...河西基業...來之不易...\"話音未落,一口黑血噴出,染紅了腳下的青磚。
“我忠心為主,卻遭小人陷害,天理何在!”言畢,梁碩一頭栽倒在地,含恨而終。
李軌別過臉去,卻見安修仁正把玩著一串瑪瑙念珠,眼中閃著詭異的光。
梁碩死後,李軌的政權逐漸陷入混亂。此時,一名胡族巫師趁機進言,聲稱“上帝將會派遣玉女從天而降”,以此蠱惑李軌。李軌雖為一方霸主,卻對鬼神之說深信不疑。他聽信巫師之言,不顧百姓疾苦,發動民眾建造仙道高臺,以迎接所謂的“玉女”。這一工程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百姓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冬十二月,全國各地基本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災,河右地區(今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旱情尤為嚴重,爆發了嚴重的饑荒。百姓無糧可食,甚至出現了人食人的慘狀。李軌見狀,心中雖有不忍,但仍未放棄建造高臺的計劃。他傾盡家財賑濟災民,然而杯水車薪,遠遠無法緩解災情。
李軌無奈之下,召叢集臣商議,提議開啟糧倉發放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涼國群臣分為兩派,以曹珍為首的李軌舊部,主張以民為本,認為應當開倉放糧,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曹珍慷慨陳詞,言辭懇切,力勸李軌以百姓為重:“主公,國家以人民為根本,怎麼能愛惜糧食而坐視人民死亡呢!如今百姓飢寒交迫,若不及時賑濟,恐生變亂!”
然而,以謝統師為首的前隋官員卻持反對意見。他們心中始終不服李軌的統治,暗中與胡族勾結,企圖顛覆李軌的政權。謝統師冷笑一聲,反駁道:“曹僕射此言差矣!飢餓的百姓自然是體弱多病,勇敢強壯的人不會到這種地步。國家的糧食是用來防備不測的,怎麼能分散給體弱的人!僕射如果只是為了取悅人心,不考慮國家的利益,就不是忠臣!”
謝統師是隋朝末年的一位官員,曾在涼州(今甘肅武威)擔任虎賁郎將。李軌起義後,他被俘獲投降,被任命為太僕卿。儘管被李軌任用,謝統師內心並不忠誠,常常與胡人勾結,排擠李軌的舊臣,成為李軌政權中的不穩定因素。在李軌統治期間,他參與了多次內部紛爭。
李軌在謝統師等人的蠱惑下,逐漸動搖了開倉放糧的決心。他最終採納了謝統師的意見,決定保留糧倉,不再賑濟災民。這一決定令士人和百姓大失所望,民心盡失。百姓們飢寒交迫,怨聲載道,李軌的政權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此後,李軌心中充滿了矛盾與掙扎。他雖有心拯救百姓,卻又被巫師與奸臣的讒言所迷惑,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